人文素质作为人的身心、精神和社会的特质,决定着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倾向,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根本精神。对于广大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来说,人文素质是医学精神的诉求,是一切卫生领域从业人员素质特征主题中应有之义。自20世纪60年代起,医学人文教育在西方悄然兴起,70年代部分美国医学院将人文教育引入到医学教育中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看,把医学看作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001年教育部发布《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医技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立足实际,从全方位多角度来实施。然而,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是单科性大学,其校园文化氛围及办学品位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有很大差距,使医科类的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学生缺乏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文化艺术修养较差,人文素质缺陷是医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人文知识较为欠缺。医学生在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知识面狭窄;书面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流利地书写医学文件及其他应用文;对社会现状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有的医学生从业后不能顺利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②人文精神贫乏。人文精神贫乏在医患关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少患者表示,当今的医务工作者道德修养较为薄弱,缺乏良好的医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待患者冷淡、随意。有的医务工作者个人主义思想浓厚,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考虑问题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甚至不惜牺牲集体利益。
人文素质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