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是与科学精神相对而言的。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在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同时,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而目前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后的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加强医学教育的人文内涵,培养医学生和医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医学教育日益紧迫的工作。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医生的人文精神应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的健康、全心全意诊治疾病、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医学人文继续教育的目标是造就有教养的医师,尤其是使医师能够深入了解病人及病人的痛苦,使医师能够以同情心及体恤心去倾听病人陈述、关心病人,对病人施予人性化的全人医疗。为培养医师的人文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如医学哲学、医学史、医学论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患沟通技巧等课程的学习,使每一位医生都认识到,这些知识是关爱生命和病人的必修课,也是一名医生行医的必备。
第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氛围。如在病室或走廊内张贴关爱生命的标语与警示,举办中国与世界名医的光辉传统与业绩的展览、演讲会等等;开展促进人文精神的社会活动,如下乡义诊、社区服务,对农村卫生状况的考察,对幸福院老人进行骨质疏松普查,对危重、孤寡病人的援助等活动,可使医生增进对病人及生命的关爱,提升医生的人文修养。
第三,完善评价体系。将医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标准,丰富人文素质的评估内容及手段,以促进医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医学是以人的生命及健康为服务对象,其本质是“人性化的医疗”。在临床工作中,始终贯穿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不断弘扬人文精神,以培养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治疗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能够治疗某些疾病
人性化的医疗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