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转正”释放的教育改革信号


  



  

  新华网4月25日报道:备受瞩目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准建立。24日晚,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的通知》,这意味着一直以“非法”身份进行高教改革探索的南科大正式从筹备阶段“转正”,从此在教学、师资建设、招生等方面有了合法身份。

  从2007年6月起,深圳市政府就就开始启动南科大筹建工作。2011年3月,南科大正式开学,46名新生报到。据称,2011年12月2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对2011年全球科技产生影响力的重大新闻事件中,“南科大教改实验班开学”与“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并列入选为当年影响世界的新闻事件。之所以这么受关注,不仅是校长朱清时是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也不是深圳准备一步到位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依笔者看,还在于南科大是深圳“倾全市之力”打造的一所创新型大学。创新在哪?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是一个方面(自主招生其它高校也在进行,这些高校至少也有一半的自主权,还有一半是要受到高考的约束),最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教授治校”的管理体制。

  中国的政治体制容许和适应“教授治校”吗?对这个问题,恐怕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在教育改革呼声很高的情况下,舆论并没有不顾一切,一边倒地支持南科大设想的模式。从这一点来看,公众是理智的。教育部的态度也一直不明朗,不反对批评,也没有鼓励支持。因为,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并不能自证南科大的教改就是正确的。但是,形势正在发生变化,不仅仅是教育,政治体制改革也迫在眉睫。畏首畏尾、思前想后的状态延时越长,我们越是容易失去最为宝贵的改革良机。温家宝总理多次就深层次的政治改革发表观点,前不久的《人民日报》也似乎是一反常态地发表了题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文章,这些都在说明,不管如何困难的改革,都已经等不起了,必须付诸于实际行动。何况,边探索边完善总比光说不做要强得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改革也同样需要看上去并不完美的试验。

  教育部同意筹建南科大,直至日前发文正式同意南科大的成立,显然是迫于改革刻不容缓的压力。其实,南科大的设想有许多让人质疑的地方,诸如财权不独立,大部分仍靠政府拨款,进来的学生不参加高考,先前没有招生指标,现在教育部批复后,虽然有了,但入学学生合法性尚未明确,这一切都仍然与体制发生着关系。对此,笔者认为,教育部批复南科大“转正”的意义,不在于南科大究竟结果如何,更大的意义在于人们已经坚定了教育改革的信心,发起了教育改革的冲锋号。南科大的改革面临两种结果:也许成功,真的像当初想象的那样,真的会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标杆。也许失败,面临着重重解不开的矛盾和问题,不得不停止试验。但是,这些都不要紧,都是试错过程。南科大改革失败最大的代价,也许是那些招进来的学生。笔者认为,这样的试验,这样的失败,是值得的,也是人们能够承受得起的。

  祝愿南科大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