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应全面进大中小学课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挑战的战略决策。管仲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廉耻”,当今社会社会发展进步非常迅速,网络媒体丰富,信息传播处于自由自发的状态,一些文化现象也处于失控状态,造成文化缺失、信仰缺失、公德缺失、心浮气躁,不满、怨气、失落等情绪在社会蔓延,造成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不愿过“中国节”的思潮。在各种思潮、多种文化交锋时,如果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积极思想不占领学校阵地、不占据课本主导,社会思想和文化极易迷失,甚至民族意识也会丢掉。
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议将“中国文化”的一般常识分门别类地在小学、中学采取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办法全面进课本、进课堂,进行普及性全体教育,直到大学、研究生阶段进行专门研究,发扬光大。办法如下:
1、将“中国哲学”及其运用走进思想品德课程。
2、将“中国书法”及其实践走进语文课程。
3、将“中国算盘”及其运用走进数学课程。
4、将“中国豪杰、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名人、风土人情走进历史课程。
5、将“中国名山大川”及其旅游资源走进地理课程。
6、将“中国养生、中国医药、中国武术功夫”及其功效走进体育课程。
唯有如此,在从小学到大学一步步的不断深化地学习中,在潜移默化的不断深化地教育中,在与时俱进的不断深化地研究中,让每一个中华独有的“中国元素”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中、渗透到中国人的细胞中,从而切实去掉崇洋迷外的封建思想,切实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体现出“中国特质”、都能闪耀出“中国元素”、都能彰显出“中国精神”、都能展示出“中国形象”,让与世界接轨的口号回归为让世界与中国融合的现实,让中华民族永久地、自豪地、辉煌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