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美国的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研究后认为,中国在1990年代中期推出了税务改革后,地方政府虽然承担77%的公共开支,但却只能获得46%的财政收入;这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在‘土地财政’的诱惑下,地方政府为了获得大量发展资金,不惜违背过去的基本承诺,侵占农民利益,甚至出现‘血拆’现象。”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说, 据追踪新兴市场经济数据的统计公司CEIC调查,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转让资金总额高达3万亿元人民币,占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30%到 70%不等。2011年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转让资金总额仍达到大约2万亿元人民币,仍然是个不小的数目。财政改革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对土地转让资金变得过于依赖。是个是很危险的倾向。土地财政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到那时怎么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鲍泰利认为,长期来看,中国地方财政应该向地产税的方向转移,这会带来更多的稳定;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需求,进行结构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