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版《道德经》连载(四十三)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与“弱者,道之用”意同。

无有入无间。这是相对“有可入间”而言的。有形之物,可以进入间隙,那么什么可以进入无隙之境呢?只有无形之物。无可以进入无,无有入无间。修道者只有将自我完全空掉的时候,才能进入道之空境。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正因为我空掉自我进入空境而得道,所以知道无为的益处。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从言行之外领悟到道的真意,弱化个人意志的好处,天下很少有人认识到。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忘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忘。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名声与身体,哪一个跟你更亲密?

身与货孰多?身体与身外之物,哪一个更重要?

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得与忘孰病?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不幸?

身外之物得与失都不重要。

甚爱必大费。喜爱某物或某人太多了,必定大费周折。

多藏必厚忘。身外之物收藏越多,失去的时候痛苦也同等厚重。大多富豪与有名望者,临死时比贫民痛苦得多。

知足不辱。知足者由欲望不高,无需争取太多利益,无需屈从他人而不辱。

知止不殆。知道停止那些无益之为的人,不会因损耗太多能量而劳损。

可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