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登陆香港觊觎内地


  一旦有利可图,资本跑得飞快,投机资本尤其如此。自9月13日美联储出台QE3以后,美元贬值、亚洲货币升值的前景明朗,国际投机资本(俗称热钱)不断涌向亚洲,进行资本大腾挪,人民币资产是本轮热钱最重要的流向,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三季度经济触底反弹,使国际炒家信心大增。据花旗的每周资本流向跟踪报告显示,从9月下旬到10月,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中国吸引了北美流出资金的80%以上。

欧美日的货币政策已经十分明朗,将长期实行宽松政策,中国在货币政策上处于两难选择,宽松则国内通胀加剧,紧缩则滞胀发生,利弊权衡之后,稳健货币政策是最可能的选择。在欧美日货币宽松和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央行没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降息,而是频频释放逆回购,正是稳健货币政策的体现。反应在汇率上,国外的宽松和国内的稳健注定是不对称操作,人民币升值将是长期趋势。从10月25日开始,人民币连续触及1%的波幅上限,10月31日在岸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以6.2372涨停价报收,收盘再创汇改以来的历史新高,也就是说10月25日后的短短5个交易日中有4个交易日,美元兑人民币触及涨停板。

可是,热钱要收购人民币资产也不那么容易,中国是外汇管制国家,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不过,这也难不到国际炒家,对于国际炒家来说,即使是铁板一块也能找到缝隙,何况在内地的边缘上还有一个高度依赖内地经济的附着体,香港正是这样一个投机味甚浓、可以冒险的地方。人民币虽然不能自由兑换,可是港元可以自由兑换,而香港与内地不管是白道黑道,往来十分紧密,经济高度相关,作为人民币影子货币的港元也就成了炒作人民币升值的最佳中转货币,更何况香港有大量优质H股和中资背景企业,香港也就成了国际炒家心中的诺曼底。

从10月19日以来,国际热钱开始在香港抢滩登陆,大量收购港元,抛售美元,导致港元升值。可是港元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香港金融管理局承诺美元涨,港元也必须涨;美元跌,港元也必须跌。为了稳住港元汇率,香港金融管理局被逼出手,到11月1日为止,已九次入市干预,抛售港元,接盘美元,共释放出约272亿港元接盘沽售的美元,香港银行体系结余上升至1758.31亿港元。正常情况下,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大约在200亿至300亿港元之间,其实只要50亿的结余水平,就可以保障香港银行同业拆借需要的资金。

这么庞大的热钱抢滩香港,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换成人民币赚取汇率差价,那就不是国际炒家的水平,热钱之所以是热钱,最需要的是赚一把热钱就跑,它最看重的是人民币升值的题材,而不一定真的是等人民币升值,热钱根本没有等待的耐心。热钱擅长的是快进快出,搞短平快的运作。登陆香港的热钱直接对准相关人民币资产,国际炒家敏锐地注意到,在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人民币资产价值需重新评估。

热钱的炒作手法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依然是收购以房产和股票为主的资产品,炒高房价和股价,等待买家跟进,再抛售房产和股票,再兑换成美元,国际炒家是携美元而来,携美元而去。具体路线图是:换成港元——收购房产和股票——变卖房产和股票——换成美元——离港。目前正处在收购房产和股票阶段,导致香港房市和股市节节升高。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些资金在10月份进入到香港的各大资本市场,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的相关股份更是大获青睐,H股涨幅一改往日落后于恒指的颓废形象,十月香港国企指数大幅领先恒生指数。从美联储推出QE3当日9月13日算起,恒指涨幅为7.8%,而香港国企指数涨幅则高达11.52%。

香港房价今年前3季度已经上涨20%,超过了1997年的高位,10月份涨势更加凶猛,据香港中原地产代理有限公司11月2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反映香港二手楼价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连续六周创历史新高,最新报114.35点,六周累计上升5.72%。

为了防止出现1998年房市泡沫破灭的情况再次出现,抑制房价过快增长,10月27日,香港政府果断出手,提高炒楼的额外印花税政策,买楼半年内转手须征收成交价20%的额外印花税,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买家须再征收15%的额外印花税,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意味着今后非港籍人士或公司买家在港买房后半年内再转手,最多要交35%的印花税,以半年为期,这无疑是对付国际热钱的“非常辣招”,精确打击的意图十分明显。如果此招不行,香港当局一定也会实施限购限贷政策。

这次热钱来港不会像1997-1998年索罗斯那样做空港元。首先,这次热钱的规模比上次要小得多,香港金管局到目前为止仅抛售272亿港元就维持住了汇率,而1998年香港动用980亿美圆的外汇储备,同时进入股市和汇市两个市场进行大规模的保卫战。与2009年相比,热钱规模也小很多,2009年香港金管局向市场注资达4847亿港元。其次,香港外汇储备已非1997年能比,已高达2727亿美元,再加上伟大的祖国3.2万亿美元的坚强后盾,任何国际炒家一想到这么高的外汇储备,就会壮志全无,不管多少热钱要与这样庞大的经济体对赌,只会是鸡蛋碰石头,鸡与蛋损失殆尽,国际炒家才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除了炒作香港资产和中资股份以外,部分热钱会游走得更远,想方设法进入内地。虽然正规渠道管控很严,但是灰色渠道仍然很多,主要有:通过资本项目,虚假投资、提前注资或增资,撤回境外投资或利润汇回,QFII的非证券投资安排等;通过贸易项目,进口少付汇出口多收汇,进口不付汇以及无真实货物出口的贸易收汇等;此外,还包括非贸易形式下的居民、非居民收入以及非法地下钱庄等,香港居民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办法总比困难多。

到底有多少热钱进入了内地?因为是灰色通道,也就难以统计,估计在200亿美元以上,还会源源不断地增加。这些热钱主要流向房地产、股市和民间借贷市场,这对我国房价调控增加了难度,对深沪股市相当利好。究竟有多大影响,目前还难以估计,但从离香港最近的深圳来看,已经感到了热钱的温度。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深圳一手住宅共成交2614套,环比下降31.18%;成交面积246475.04平方米,环比下降33.81%;成交均价2079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3.6%。而到了10月,深圳一手房成交接近3450套,环比增幅超过20%。据深圳中原市场研究监测数据,二手房价格在10月继续上升,再度突破2万元大关。

自9月13日美联储出台QE3以来,热钱不仅奔袭香港,也在不断向亚太地区扩散。截至10月底,泰国股市2012年上涨28%,菲律宾股市上涨24%,印度基准股指也上扬23%。印尼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三季度外资直接投资(FDI)季度环比增速高达22%;越南FDI也持续增加,在2012年流入越南的95亿美元当中,流入房地产部门的资金占到22亿美元,越南房价不断上涨;2012年,新加坡房价持续走高。毫无疑问,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热钱有关。热钱对中国的影响也将是房价上涨和A股上扬,不过中国受影响的程度不会太大,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二的庞大经济体,要在这样庞大经济体中搅起巨大的波澜相当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