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晓峰兄对BFIC的发展进行讨论,头脑风暴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兹做一记录。
对话人:
张晓锋: 管理学博士、《关键》作者
潘新: BFIC CEO
1. 背景
a) BFIC发展面临管理上升压力
b) 销售:经过近期项目形成销售核心骨干团队,分布于华北(北京)、东北(哈尔滨)、华东(上海、杭州)、华南(深圳)
c) 过往假设的虚拟组织“轮岗制”未实施;新的分级管理制度提上议事日程;虚拟团队呈现“马太效应”和“两极分化”
d) 核心骨干团队成员呈现出水平不等的管理潜质,年龄、执行力和管理意愿分别是不同成员的长项或短板
e) 由BFIC的Partner管理的内容和售后服务团队呈现出一些管理层面的良好态势
f) BFIC下一阶段重要任务:培养管理团队
2. 维度一:企业员工职业规划(张)
a) 企业员工职业规划可为三个方向:资深型、精英型、领导型
b) 员工的职业规划可向不同方向发展
c) 根据不同职业规划,设定不同考核指标,以便不同导向的员工有充分发挥和发展空间
3. 维度二:资源型和战略型企业
a) 创业型企业:资源驱动型(机会驱动型);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战略驱动型
b) 资源型企业:根据企业现有资源和可获得资源决定企业发展方向;战略型企业:根据企业目标、战略决定所配置资源。
c) “小企业决定做什么,大企业决定不做什么”
d) BFIC起步为资源型企业,终极为战略型企业,目前的1-3年处于资源型和战略型混杂的阶段,或可称为:“资源战略复合型企业”,导致单一的管理手段无法解决现有问题
e) BFIC负责内容和售后服务的Partner张效玮来自美联社,其管理方法为战略驱动型,正在BFIC体系内创建新的管理方式
f) 晓峰:另一种企业分类法:创新驱动、客户驱动、资源驱动,以及复合驱动企业
4. 解决方案:柔性管理和调适型企业(张)
a) 企业应该使用柔性管理方法,高成长企业应成为“动态调适型”企业(见张晓锋动态调适型企业专题:http://www.chinavalue.net/Management/Article/2008-6-16/120354.html )
b) 企业角度:通过柔性、调适型管理解决成长型企业分级管理、大区管理等问题,制造一定的“灰色空间”(grey area,管理与指标的缓冲地带);
i. 具体方法:销售大区管理上可采用管理人员培养挖掘和上级经理补位兼顾的方式
c) 员工角度:创造不同的管理指标,鼓励不同特长的员工向不同方向发展
5. 企业文化:包容
a)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应该包容性格迥异的优秀人才,并不断容纳企业业务、规模和管理升级后的;并且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宽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b) 好的企业文化总结起来,应该是:上善若水,海纳百川
c) 以不断拓宽、包容的企业文化,解决成长型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资源、人力短缺的问题,并不断实现管理模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