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博咨询:2011,中国老板比较烦


 2011年的一段时间,老板出逃成为温州人乃至全国人民热议的话题,跑掉的老板大多牵扯到民间借贷。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截至201110月初,浙江全省有228名企业主“跑路”,9人自杀。

 改革开放初期乃至数年之前,温州人凭借对市场的敏感以及坚忍不拔的勤奋,从模仿开始扎扎实实做实业,成就了“温州模式”,短短几年间,温州人把打火机、灯具、眼镜、制鞋这四个产品利润率都谈不上高的产业做成了温州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几年温州人更多的是与放高利贷、炒煤、炒楼这些投机炒作联系在一起。

到底什么原因促使温州的一些企业家不再热衷经商办实业,而是一窝蜂地去放高利贷、炒楼、搞投机?

据报道,一些做实业的温州企业年利润达到10%已经非常可观,而放高利贷或者炒楼轻易就可达到百分之二三十乃至四五十。有一位温州老板做实体经济,1000来人的厂拼死拼活干,一年利润刚过百万。可他夫人在上海买了10套房,8年后获利3000万。两厢一比较,周围的很多老板都不想做实业,转而搞投资了。

这种现象,不独在温州,在全国其他地方也非常普遍。近来,中国4200万家中小企业的老板也都很忙、很烦,他们想尽快摆脱原材料价格上升幅度高,招人难度高,融资成本高等老“三高”的纠缠,不曾想还要经受今年以来资金链骤然紧绷,电荒加剧和转型升级的新考验。无怪乎有企业家感叹“搞实业不如搞投机”。

实际上,我们几乎不用任何深层思索就可感知,若一大批的企业都放弃实业而转身搞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灾难性后果!1212《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消息称:“近日,在某论坛上民生银行负责人表示,银行利润那么高,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资料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实业发展的冰冷现状。”因而,该报呼吁和忧心忡忡:“当前,被政策、制度高高拱起的银行业,不能变成压在实业肩上的重石!当银行的火热遭遇实业的冰冷,不知这样的反差何时终结?”

尽管,张维迎教授曾说过,西方的企业家是跟市场的不确定性作斗争,而中国的企业家是同时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制度的不确定性作斗争。但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烦恼的起源应该不首先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制度的不确定性,而在于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公司即是道场。”企业家经营企业,利民利国,修身治德,所以办企业即修行求道。柯林斯认为,如果你想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需要有超越利润的目的,把公司办成道场。所谓超越利润的目的,就是一种恒久的企业价值观,如迪斯尼公司的“使人们过得快活”,华为公司的“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企业要赚钱本无可厚非,但把企业的目的和理想简单定义为“利”,势必导致“投机”。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丢掉了实业,迷失了自己,一遇风险,便可能成了过不去的坎!

仝博咨询认为企业家精神一定要蕴含“止”的精神。止,不是驻足停止,而是有所依凭,有所坚持。坚持不干什么是止,坚持干什么也是止。知止方能行,知止方能悟,知止方能处于不败之地。知道了自己需要坚持的是什么,尽管过程中要忍受寂寞甚至折磨,但做企业便有了意义。

那么多老板跑路,甚至跳楼,就是因为不知止,不知道自己终其一生的追求究竟是什么,也就不能戒,不能定,不能生发出无穷的智慧。

依靠第一代创业者的艰苦奋斗,中国企业已蔚然大观。中国企业家也登上了社会的舞台,  渐露成为中国社会脊梁的气象。然而中国企业家还需不断修炼企业家精神,立身行道,找到自己的心灵家园,才能意象超迈,格局宏阔,创百年不变基业,利益邦国,利益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