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国家竞争战略是,在英国积极配合下,确保对全球金融秩序的主导权和金融产品的定价权,绝不容许出现可能挑战美国和美元的力量。目前,由美国主导、英国配合的全球货币大洗牌,已步入促使欧元解体的关键时期。假如欧元果真崩溃,则全球货币博弈格局有可能进入美国竭力压制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阶段。一场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金融战争可能正在逼近。
机制化霸权的惯性并不能很快消除
新年伊始,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便对欧元区下了“狠手”:下调9国评级,把14国前景评为“负面”,其中最“狠”的是摘除法国的3A评级。标普的这个动作,简直要在本已动荡不堪的世界上挑起一场金融战争。
从表面看,标普、穆迪、惠誉三大金融评级机构是独立的,是经济世界里市场主体理性决策所要用到的“外脑”之一。但其实,正如《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所指出的: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的,一个是穆迪的。美国可以用武力摧毁一个国家,而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
从霸权国家衰落的历史轨迹来观察,机制化霸权的惯性并不能很快消除。由于暂时缺少全球性的制衡力量,依然握有国际货币主导权、拥有金融危机制造与避险能力以及强大实体产业的美国,估计还能享受长达10年的“美元红利期”。所以,尽管2011年美国极不负责任地连续推出“量化宽松”、“美债抽风”等“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但其他国家还真拿不出有效的应对反制之策。何况,美国的经济基本面是别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难以企及的。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吉姆·奥尼尔不久前有关美国经济趋势的判断比较高傲,却也并非妄言。他断定:美国经济不会重蹈日本覆辙,因为美国不仅生产力仍然令人惊叹,而且眼下几乎所有他所信任的经济先行和同步指标(比如每周申领失业金人数)都在持续改善——只有住房指标例外;但随着美国房价大幅下跌,民众的购房能力又将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
“金融霸主”的劫掠本性表露无遗
奥尼尔似乎刻意回避了美国举世无匹的金融力量工具,例如高盛、大小摩以及标普、惠誉、穆迪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事实上,假如没有上述这些金融力量对欧洲金融市场实施操纵乃至落井下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大可能如此之快地被放大为足以摧毁欧元体系的致命风险。
当然,欧元区部分成员国的确应该检讨自己早已僵化的国内经济政策;拯救欧元区经济的关键在于,在借助世界力量稳住金融市场的同时,成员国亟需加大投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包括强化科技研发,以科技革命引领产业升级。不过,即便如今危机深重的意大利与西班牙,其经济中的可圈可点之处仍然很多。可就在欧元危机愈演愈烈的去年年底,在区内成员国热望欧元稳定的关键时刻,国际金融资本持续疯狂做空欧元,劫掠本性表露无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20日当周,投机者做多美元的净头寸总计为176亿美元,而做空欧元兑美元的净头寸总计达186亿美元,之前一周做空欧元的净头寸则是4年来的最高水平,全然无视欧洲央行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向银行提供6382亿美元资金的事实。
现在,标普将欧元区14个成员国的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穆迪则已表示,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审查欧元区所有成员国的评级。市场人士担心,如果这些国际评级机构将攻击目标锁定德、法这两个欧元区的稳定器,扰乱区内自救进程,那么欧元区与欧盟要想从危机泥淖中脱身将会难上加难。
危机如何演变不完全取决于欧元区本身
欧元问世至今已经10年。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通过极为通畅的美欧金融传导机制很快在欧洲形成了强烈冲击,欧元渐渐被逼到悬崖边缘。
现在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国家竞争战略是,在英国积极配合下,确保对全球金融秩序的主导权和金融产品的定价权,绝不容许出现可能挑战美国和美元的力量。目前,由美国主导、英国配合的全球货币大洗牌,已步入促使欧元解体的关键时期。假如欧元果真崩溃,则全球货币博弈格局有可能进入美国竭力压制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阶段。一场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金融战争可能正在逼近。
利剑高悬头顶的欧元能否在全球货币大洗牌中幸存,取决于欧元区成员国能否真正贯彻财政与福利紧缩政策、有没有相应的国家动员能力,也取决于德、法等核心大国维护统一货币的战略决心,更取决于美国金融资本会否及早收手。
欧元区不会甘于自毙,如今成员国都已承诺共同实施严格的财政新规。果真如此,情况有望好转。但危机远未解除,危机的下一步演变也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本身。积重难返的欧元区要想在短期内清除债务病毒,根本不可能;而假如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投资者彻底失望,即便欧洲央行倾其所有,即便德、法等国把家底都抖出来,估计也不足以填补危机扩散的大窟窿。何况还有“选举政治”、“福利刚性”这两个阻碍欧元区自救的巨大障碍。
笔者相信德、法维护欧元的战略决心暂时不会动摇,但默克尔与萨科齐想必也已备有欧元崩溃的最坏预案。至于美国这个“金融霸主”会否在把欧元弄得不死不活之后就此收手,我们更不乐观。
正致力于成长为全球金融大国的中国,眼下迫切需要冷静观察缜密思考,前瞻性地分析全球金融竞争的演变格局,早作打算,务求维护国家利益。
尤须警惕“金融达尔文主义”洗劫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