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央行网站公布《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去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1万亿元。
尽管全年总规模有所降低,但去年四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达3.03万亿元,比第三季度增加9900亿元。尤其12月新增贷款6.4万亿人民币,创4月以来之最。这些数字“强化”了人们对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作用下,市场或将走向“宽松”的预期。
社会融资规模减少事出有因众所周知,社会融资规模是我国宏观调控于2011年引入的一个新的指标概念,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去年初,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曾表示,2011年合理的社会融资总量约为14万亿元。目前来看,去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与14万亿元目标相比,尚有1.17万亿元的差距。
去年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减少,目前业内较一致看法是,因宏观调控收紧和监管加强,导致信贷等间接融资规模减少;因股市持续下跌和新股连连破发,导致股市扩容速度有所抑制。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认为,从去年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及增速变化情况看,显现了管理层控制货币量及“微调”的效果;从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看,突出的倾向是委托贷款同比提高幅度最大,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降低,表明实体经济类企业通过委托贷款等高成本融资的比重提高,且股市低迷也影响其直接融资。
王尧基指出,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且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为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应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通过逐步降低商业银行的存准率、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降低实体经济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应适时实质性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尽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微博上表示,2012年,在政策适当松动的大环境下,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将扩大到13—14万亿元。受加强监管影响,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难有明显增加,银行贷款占比将继续小幅上升;在鼓励发展直接融资的影响下,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将获得较快发展,占比有望小幅提高。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对记者表示,预计2012年全年贷款约8万亿元,相比去年略有增长;表外业务将延续四季度的缓慢增速;年内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企业债发行规模扩大将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全年融资规模主要决定于新增贷款,融资总量增速主要决定于直接融资。
信贷大幅反弹政策走向“放松”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去年第四季度后,通胀得到进一步控制,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却逐渐明显,政策由此开始出现预调微调。
李慧勇对记者表示,分析央行的报告,本外币贷款融资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且从全年看也不算太紧,只在一季度同比下降14%,到四季度实际放松了信贷,同比增速达6.0%。但表外融资受到打击较大,房地产调控导致与房地产开发关系密切的信托贷款增速下降,央行和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票据的清理和将票据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导致三季度承兑汇票融资增速剧降到千分之七。另外,虽然股市融资下降,但迅速上升的企业债规模推动直接融资占比上升到21%。综合而言,从社会融资总量看,四季度已事实上宽松。
其实,从另一宏观调控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考量,松动在去年四季度或已悄然来临:央行公布的去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月,M2新增量就达2.6万亿元,超过2009年任何一个月的单月新增量。
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对记者表示,存准率在去年12月下调0.5个百分点;同月新增贷款6.4万亿人民币,创4月以来之最;人民币新增贷款(经通胀调整的名义新增贷款)再拾升势,这都是货币政策放松的迹象,预计2012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额为8.5万亿人民币。
汇丰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日前也对记者表示,“2012年将会是政策宽松之年”。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已出现拐点。目前通胀已得到较好的控制,预期2012全年维持在3%左右的通胀水平;与此同时,经济增速也在放缓,这将取代通胀成为政策层面最关注的主要经济风险。
“放松货币政策不宜仓促”去年12月超预期的新增贷款已给市场注入一针兴奋剂。A股市场信心大振,部分原因就在于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但重整旗鼓仍需时日。王志浩对记者表示,“中国正在放松货币政策,但不宜仓促”。他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在松动,但应该是逐步地进行;要吸取2008—2009年过度宽松的教训。
渣打还给出货币政策稳健的具体“证据”:首先,目前当人们奋力争取放松货币政策时,政府依然倡导“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要员强调虚拟经济通货再膨胀的危险,并反驳货币政策过紧的抱怨,称问题的关键是可用信用额度的去向,而不是其数量。其次,官定利率仍未降低,这是货币政策放松周期的最后环节之一。再次,银行间利率和汇票贴现率(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和金融贸易)仍处于较高水平。此外,随着中国通胀率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已在通胀基础上有所提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则提醒,2012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面临外部需求迅速萎缩、短期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房地产价格泡沫局部破灭,及地方融资平台局部性违约等四大风险,应予以高度关注,提前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