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说话的原则


       古人说:“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乍一听之,会觉得奇怪,人生几十年,说话难道都不会。实际上会说话也是一种能力。在人生的胜局中,不会说话是万万不能的。

       从微观来看,我们每天、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在一些不同的场合,而在这些场合外么都需要说上几句适当的话。如果能说得恰如其分,不仅能消除误会,甚至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大问题,据史书记载有人曾请教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青蛙日夜叫个不停,却没人理睬,而公鸡一叫,则为天下为之振动。”说话是讲究艺术的,说话的技巧表达的方式也是一种能力。

        由此说来,我们该怎么来说话,才能表达出真正的效果来呢?应遵循那些原则呢?

       第一, 话由旨遣。说话有目的,有针对性,是说话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而不是夸夸其谈,天花乱坠,为表达“口才”而显示自己的身份,这样的的说话素养,便不会取得好效果。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换而传递的过程,说话人必须坚持话由旨遣的原则,始终瞄准目标,注意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情况,控制好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但发现偏离目的或目的中途转换,就得控制好。语言表达不象写文章写错了还能修改,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见说话话由旨遣多么重要。

       第二,话因人异。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路和冉有向孔子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子路问:“学了礼乐,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行动起来呢,应当听从父兄的意见才好。”冉有问到这个问题,孔子却说;“好啊,就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嘛?结果,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疑惑不解,去向孔子求教。孔子说“冉有这个人平时前怕虎后怕狼的,要鼓励他勇往直前。而子路好勇过人,有点卤莽,应该让他冷静一点。”孔子在教育方法上的因材施教也用在了语言表达上,真正做到了话因人异,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话因人异,归结过来,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对象不同的情况而表达才能达到说话的策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代社会,人的信息容量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要表达出的效果也较为不同。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家庭背景、文化教养等等紧密相关。因此说话要注意对方诸多方面的情况,才会取得好效果。

      第三,话随境移。说话要顾及场合,否则在好的意思,在优美的话语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式想下,和朋友谈心而拿出领导者的语言来交谈,不仅起不到交流谈心的效果,反到来开距离。所谓的“境”,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甚至是说话的具体场景。在这些环境下如何选择话题尤其重要。有一次我举行家庭聚会,好朋友带来男朋友,同时我也邀请了一位做官的朋友参加聚会。朋友带来的男朋友我并不是很熟悉。喝酒席间,这个客人大谈贪官,结果气氛的味道变了,作为主人的我很难堪。说话应用好环境,说些大伙关注的话题,摆脱不利的语言交际环境,而不是抒发自己个人观点的场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到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美国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并给予物质援助。丘吉尔受到热情接待,被安排住进白宫。一天早晨,丘吉尔正躺在浴盆里抽着他那特大号雪茄。美国总统罗斯福推门进来,丘吉尔大腹便便,肚子露出水面,这两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在此刻会面,的确尴尬。而丘吉尔扔掉烟头,利用这种特殊的情景以幽默的口吻说:“总统先生,我这个英国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没有一点隐瞒。”说完两人哈哈大笑,又借此机会向罗斯福袒露联合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诚意,增进了会谈时双方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了这次谈判的成功。

    第四,话贵情真。所谓“真”,就是言词不虚浮,不矫柔造作,能够保持说话者的自然本色,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乐于接受。每个人的说话习惯于自身的身份、文化、职业、经历、地域等一系列因素有关,但都能以你个身处的社会层面,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和效果。不但要力求准确地表达意思,还要表达适当符合身份要求,达到“得体”的效果。人在社会中,总是充当不同的角色,只有给每一个角色定位好,在社会扮演的角色与身份合乎适切,才能在语言表达中达到传情达意的作用。在语言表达中,说话的形式要符合说话人的精神气质,情操性格,以风格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