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配合之美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总是伴随社会分工的演变,但无论如何变化,群体中个体间的配合以及群体间的协作,始终是影响发展的关键力量。

  喜欢体育运动的朋友们都知道,无论是西甲的巴萨还是NBA的湖人,冠军级别球队带来的赏心悦目的比赛进球,往往来自于队员之间的瞬间配合。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种我们习惯视为灵感的瞬间之美,不仅源于球员的精湛技艺,更得益于球队的战术素养和团队精神。同样,搞好今天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对各系统间、部门间、岗位间配合问题的研究。

  但是,反观我们的日常经营活动,最欠缺的不是专业技能,也不是方法技巧,而是积极主动的配合意识。举例来说,受行业特性等客观因素影响,市场订单具有不均衡性甚至有时会出现幅度较大的波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生产系统往往不是事先主动做好准备(随时满足市场需求),而是更习惯去抱怨或被动应对;同时,销售系统也没有站在生产系统的角度来考虑,思考如何消减订单的不均衡。还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物流配送错发问题,下订单部门与配送部门之间存在“天然鸿沟”——你下错单子,(即便我知道)我照发!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各方都觉得“错不在我,我不管”,其结果就是错误被延续、被放大,导致客户不满意、企业市场竞争力受损。

  深入分析上述两类问题就会发现,我们很多人偏好“部门割据”:认为我们是生产系统的,你们是销售系统的;这个问题是你们的,不是我们的;这件事我已做完了,接下来与我无关……这种思维和观念带来的后果如上所述,最终企业利益受损,所有部门和个人利益也必然受损。因此,消除这种“画地为牢”现象已成为我们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强调和倡导的正确观念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企业的问题,每个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担当(或配合),每个人都是代表企业(而不是某个部门或个人)。再说“订单不均衡”,它就是整个企业的问题,不是哪一方能够单独处置,要通过大家的“配合”一起来解决,而打造建立起来的这种整体匹配能力,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制胜法宝之一。

  也许有人说,我们一直在配合啊,但是为何还是出现问题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速度和效率”问题,也就是我想强调的:“瞬间配合”才会产生美(最佳效果)。当对方的问题或需求出现时,你是“什么都不想马上着手解决”,还是“先考量一下自身利益再作反应”?不同的选择源于格局观的迥异,在于有没有走进对方、了解对方。瞬间配合之美,在于彼此之间的互惠和信任:为对方解决问题或创造价值,对方受益必然让整体受益,最终让本方也受益;当本方出现需求时,因为信任,对方也会给予积极的帮助和回馈。

  如何培养瞬间配合的意识和能力?一是不断培养和提升格局观;二是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三是有计划地到对方一线去体察。正如把比赛当作球队而不是个人的事一样,我们要把事情(工作)当作企业(而不是部门或个人)的事来做,要主动走进“一线”去感知“硝烟”的味道,常怀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因此,在这里提出要求,以生产、研发为代表的支持系统要定期走访市场;营销系统要定期回访各大支持系统;稽核督办系统要对各大系统“瞬间配合”进行引导并做专项定期考评。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比拼,更是团队配合的较量。瞬间配合,不仅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也会给每一参与者带来成功和成就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演绎瞬间配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