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城市:大竞争时代的文化博弈


  新世纪,世界进入大竞争时代,这种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的竞争和文化生产力的竞争,这已成为21世纪的重要现实。

  21世纪又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就城市而言,大竞争时代是指当今世界范围和亚洲范围内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竞争和较量。这种竞争是基于文化的一种博弈。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软件活力”或“软实力”,成为竞争的主要“筹码”。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有文化竞争力的城市。

  从国际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与发展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对文化的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包括过上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或促进者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发展与经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是一种对个人和集体产生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影响的现象。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供大会讨论通过。这份《计划》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未来世纪的文化政策必须面向和更加适应新的飞速发展的需要”。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

  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所谓文化,不仅仅是指文化产品。不管是高雅的还是通俗的,地方的还是全球的,文化,意味着一种生活、行为、表达、思考和学习的方式。从历史上看,城市从来都离不开文化。但只有在当今全球化消费时代的背景下,社会,文化才以城市发展轴心战略的姿态出现。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和教育的战略,越来越紧密地与文化轴心联系在一起。信息、知识和内容创造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代都市只有成功应对文化的挑战,才能在竞争中插上腾飞的双翅。

  “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的“文化度”,它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吸引力。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鉴于东京的土地、物价昂贵,不少外国企业迁到新加坡和香港。正在此时,新加坡等作为传送信息的国际经济城市,极力向世界倡导“软件活力论”,这对香港构成了压力。新加坡的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学者青木保文认为,作为大竞争时代城市的条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政治上稳定,行动上自由,秩序井然,安全。其次是开放的社会,外国人出入容易。第三,经济发展富有活力,有各种机会可寻,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第四,“软件活力度”高。

  近年来,西欧展开城市复兴运动。其中文化旗舰项目成为其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在西欧,所谓城市复兴,就是对那些传统产业已经衰落,并且其社会、经济、环境和社区邻里也因此受到损失的城市,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在物质空间、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改善,再生其经济活力,恢复其已失效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态平衡与环境质量,并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 通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盛大庆典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文化措施,这些城市综合提升了它们的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

  欧洲最着名的城市复兴旗舰项目要属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1997年博物馆落成后,人们争相目睹,第一年参观人数就达到136万人次,其中85%以上来自该地区以外,而这其中的84%又是专门为了博物馆而来到毕尔巴鄂,仅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就占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截至2000年,博物馆的经济收入已达4.55亿美元,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龙头产业。对于毕尔巴鄂更为重要的是,就像悉尼歌剧院赋予了悉尼世人皆知的个性特征一样,毕尔巴鄂也从博物馆的建筑中受益,一跃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典范。

  英国伯明翰于1991年建设的国际会议中心,它吸引着名的交响乐团、歌剧团和芭蕾舞团纷至沓来;谢菲尔德市则建立了文化产业区,199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更是其城市复兴的催化剂,赛会过后,给城市留下了高水准的体育、休闲综合设施;利物浦不仅成功改造了一个包括画廊、海洋博物馆以及电视新闻中心在内的规模宏大的艺术、休闲和零售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设施,同时,甲壳虫乐队的丰富文化遗产和英国肥皂剧Brookside的成功,都进一步改善了城市形象。

  那么,在当代都市经营中,是什么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呢?在我看来,都市之间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原创力的较量,是创意或创造力的较量。创意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创意产业呢?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Economy)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创意或创造力是创意产业的核心词素,对它的解释纷繁多样。加拿大学者查尔斯?兰德利给出这样一个解说:“创造力是一个被过度使用的概念,这一概念难以定义和把握。并且经常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说,真正的创造力包括:再思考或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思考问题的方式,从似乎杂乱无章或截然不同的事物中发现共同线索的能力,实验的能力,敢为人先的能力,修改规则的能力,想象未来方案的能力,以及或许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人在边缘状态下而不是在完全状态下胜任工作的能力。”(查尔斯?兰德利:《伦敦:文化创意城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73页。)这个适用于创意产业的解说强调了个人能力的开创性,开拓力,想象力和行动力。从产业来看,早在1986年,着名经济学家罗默(P. 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无疑,创意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创意产业”这一新术语的出现当然有其自身的背景和语境。新术语、新行业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对旧术语旧行业的反思与批评。反映了对旧行业的理论范式、现有机制、政策趋向和实际运作的调整或反拨。创意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

  创意产业形成的竞争力就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通过越界,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近年来,欧洲 、美国 、澳大利亚和其它国家发布的报告和研究成果大大丰富和推进了关于创意部门和创意产业的新观点。这些报告中创意产业部门的范围包括:广告、表演艺术、广播媒体、博物馆、软件开发乃至交响乐。一些经济学家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力图建立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Caves)对创意产业给出了以下定义:

  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凯夫斯力图描述和总结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在他看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会全面影响当代文化商品的供、求关系及产品价格。无疑,创意产业的提出建立了一条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适应新的发展格局,把握新的核心要素,建构新的产业构成的通道。

  对于当代都市经营来说,一种更具实践意义的创意产业的考察方式将创意产业与雇佣人员数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联系起来。如美国密苏里州经济研究与信息中心发布的“创意与经济:密苏里州州创意产业的经济影响的评估报告”就将创意产业这样定义:

  创意产业是指雇佣大量艺术、传媒、体育从业人员的产业。产业对艺术的依赖度是通过计算下列工作产业内所占的比例确定,这些工作属于“艺术、设计、体育和传媒行业”类。分类是根据联邦政府所制定的“职业分类标准”进行的。任何产业只要其艺术相关的职业比行业艺术雇员平均值高至少一个标准差,即可被界定为创意产业。在本研究里,任何产业的创意工作的雇员超过10%(等于比平均值高一个标准差)即被定义为创意产业。附件(一)列明了一系列产业及其艺术、传媒、体育相关雇佣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在这里,创意产业有三个基点,一是它与文化――艺术、设计、体育和传媒行业相关,二是它是新创业的有新的文化创意和运作方式的企业,三是从事创意工作的雇员超过先前同类行业10%。后一条甚至成了划分是否成为创意产业的实操标准。(见附录)

  创意产业对于美国和英国的许多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纽约艺术联盟的相关报告《文化资本:纽约经济与社会保健的投资》显示,2000年,纽约艺术与文化非营利组织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是57亿美元。同一年,商业营利的艺术与文化组织(包括百老汇、画廊、拍卖会、影视产业等)的经济效益则高达88亿美元。营利与非营利的纽约艺文组织总共创造了14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整个纽约市文化产业提供总计达13万个工作机会。该报告还将文化产业看作是纽约经济的“核心财富”(core asset),它对纽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就业方面,而是形成某种整体效应(见表1)。 从该表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核心财富”,其对地区和城市发展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文化产业领域,而是对相关产业、就业、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一种综合的整体性影响。文化经济在整个国家、地区和城市发展中引发的这种“综合效应”已经非常明显,它也是文化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形式的重要区别之一。

  再看伦敦。

  如果说当代世界国际化大都市比较纽约已在文化经济上拔得头筹,那么紧随其后的伦敦就是“榜眼”,是竞争中的银牌获得者。伦敦是一座文化产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几个世纪以来,它延续了英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直是欧洲的创意中心。

  在最近几十年里,伦敦完成了由一个制造业城市向消费型国际大都市的转型。伦敦是一个国际时尚都市,因其流行文化和亚文化而蜚声全球。国际着名杂志《新闻周刊》曾称伦敦为“世界上最酷的首都”。作为“酷的因素”,它的流行音乐、、戏剧、另类戏剧、设计和时尚是其创意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特有实力是在表演艺术、音乐和现在日益强大的视觉艺术。在街头时尚和流行文化方面,伦敦被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世界领袖”。现在的伦敦,有68万人从事创意产业的工作,创意产业占伦敦经济的15%,其劳动力就业占20%,总交易额在25-29万亿英镑之间。从事创意产业的人只占整个英国人口的12%,但穿衣产业的艺术基础设施却占40%,音乐唱片工作室占70%,音乐商业活动占90%。同时它还拥有英国电影和电视生产的70%、广告的46%、时尚设计的85%和建筑实践的27%。在最近十几年时间里,伦敦增长最快的职业是“服装设计”,它在这一阶段里增长了88%,艺术家、商业艺术家、平面设计家增长了71%,演员、艺人、舞台监督、制片人和导演政长了47%,撰稿人、作家、记者增长了43%。伦敦的海外收入估计在38.52亿英镑,出口则是25.22亿英镑。除了大约25700人属于个体工作者外,伦敦还有大约11700家文化产业公司和集团。

  伦敦城市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于它有一个积极的良好的有效的政策环境和主导战略。1999年,伦敦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调整政府机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依据当时“大伦敦市政管理机构法令”设立了一个文化战略委员会,负责规划、协调和发展各类文化机构,制定、补充和执行大伦敦的文化发展战略,并建立和完善伦敦的文化合作组织和地区文化联盟。文化战略委员会成立后制定了各类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政策,2003年参与了《伦敦市长文化战略草案》的制定。在这一草案中,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如政府将更多地投资世界既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吸引和创办更多的世界级文化盛会,建立英国和伦敦的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创意产业的投资和发展,通过文化加强社会的联系,发展文化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公共场所的文化潜力等。总体的战略规划和一系列的实施举措,给伦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和政策支持。

  伦敦在文化上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源于它有一个多样化的、复杂的并且在国际上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体制。伦敦有将近50个超过万人的社区,使用超过300种的语言。这一多元体制能培育和支持大量当地的和国际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种类繁多,既包括商业的,也包括得到资助的,还有自发的艺术产业运作。而这些活动和实践造成的巨大吸引力导致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人才流,使伦敦呈现令人惊异的繁华,保持持续不断的活力,并产生吸引青年和个不同族群的亚文化。

  伦敦的创意产业布局也有启示意义。其创意产业不仅集中在伦敦市中心,而且分布在哈克尼、伊斯林顿、卡姆登城、布里斯顿或哈默史密斯等近郊区,以及泰晤士河南岸到绍斯沃克和德普特福德,集中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意园区。当然这是由于城市中心到边缘的地价级差逐步形成的。青年创意者慕名来到伦敦,创业初期只能到价格比较便宜的边缘郊区去发展。这种不断的开发和中心外移形成现在达伦敦的创意产业的格局。

  有人才有创意,有人的创意才有创意产业。伦敦的持续发展根本上源于它的源源不断的创意人才储备。伦敦的创意人才来自四面八方,主要通过国内外的移民得到持续补充,建构和推动了这架创意机器的成功运转。在伦敦,从犹太人到印度人,到新知识工人和寻求庇护者,都在伦敦找到了栖身和发展的空间。这是伦敦作为一个创新国际化都市的原动力。所以,许多人才如多媒体、音乐人才、电影人才既有伦敦自产的,也有不少是伦敦之外引进的。

  对于中国对于亚洲来说,创意经济确是在寻找最好的高地。对于中国的城市来说,创意经济确是在寻找最好的大脑。一个城市创意的成功,取决于这个城市拥有的创意者阶层。创意人材,人才是城市博弈中关键的关键。比如,上海的陈逸飞。

  在IT革命的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已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近年来,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经济与文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飞速发展的电子、数字通讯、信息技术给当代社会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目前,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是为53941M,骨干网带宽则达到了100G以上,接入带宽总容量已达到T比特级,宽带成为网络接入的发展趋势,以ADSL、LAN为代表的宽带接入增长迅速。在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总数中,宽带接入用户的比重从2003年的16.5%飞升至2004年的33.3%,可以说视频应用的网络基础已经具备。而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以宽带视频点播为代表的休闲娱乐已成为继获取信息之后的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宽带视频应用市场正在成熟。

  英国一直在加强宽带内容试验可行性研究,加速制定国家宽带计划。英国电子商务部向英国公营与私营企业发布发展宽带内容的倡议,受到公营与私营企业压倒性的全面支持。2003年的11月联合举办的国家型研讨会,参会的各个地区的资深代表,及来自数字内容协会与宽带业界的管理者,一致给予宽带内容明确的支持与肯定,认为宽带内容产业在英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将扮演关键的角色。2005年G7的时代将来临,宽带内容产业是提升整体宽带产业,带领地区、国家更具生产力的动力,是促使国家具有竞争力重要源泉。宽带内容将为一个城市带来更高的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折合2200亿-2300亿美元。而同期日本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只有1900亿美元。从规模上讲,我国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已超过日本,仅排在美国之后。目前,我国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2.4亿户,名列世界第一;互联网上网用户数居世界第三;DVD产量也排在世界前茅。而且,我国还是世界最大的显示器制造基地,彩电包括高端数字电视增长达30%以上。

  从进出口贸易额看,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各行业的32%左右。其中,出口实现1241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近1/3。信息产业已由一个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

  2004年1月―4月,我国信息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900亿元,同比增长45.8%;利润增加值同比增长也在45%以上,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速度。2004年底,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7大子项目之一--上海电信宽带网改造工程今天竣工,这标志着上海已建成世界最大的ATM(异步传输模式)城域主干网。

  那么,在科技设施、技术手段和传播交互方式――即工具的问题逐步解决之后,传播什么或发送什么就显得极为重要。也就是说,作为“上帝”的消费者们需要什么消费什么,成了新经济发展的关键。事实证明,正是缺乏内容产业的有力支持,知识经济才落入低谷,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同样,正是短信这样最不起眼的“内容”以惊人的力量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支持了IT业的再度崛起。毕竟,一套软件光盘里面98%是内容,只有1-2%是程序,几十个电视频道开播了,观众要看的是节目而不是技术。总之,人们想得到的是你所提供的文化内容,而不是内容所依附的介质。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等媒介产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取决于与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娱乐、休息的联系。没有千百万人需要或喜爱的文化节目,没有与千百万人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高新技术与新经济就没有了市场,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发展的环节看,内容产业已成为文化经济传播交流的“基础的基础”。

  20世纪以来,内容产业开始成为全球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而数字内容产业无疑是其中最具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部分。据《韩国2002年数字内容白皮书》统计,2001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总产值达613.3亿美元。另据国际着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预测,2006年前后,随着宽带的普及,全球数字内容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年增长率可达30%。

  美国在线出版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美国在线付费数字内容市场规模达到7.48亿美元,同比增长23%,消费者达到1600万人。欧洲信息技术观察站公布的数据表明,2001年欧洲内容产业年产值达4330亿欧元,占GDP的5%,领先于电信业和软硬件业,从业人员达400万人。日本经产省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日本数字内容市场规模为22783亿日元,同比增长11%。据《韩国2003年信息化白皮书》统计,2002年韩国数字内容产业产值为10亿美元,出口额为0.85亿美元,进口额为0.05亿美元。该白皮书还预测,到2007年,韩国数字内容产业产值将达到39亿美元,出口额为15.8亿美元,进口额为0.19亿美元。

  内容产业的全球竞争与高速发展表明了新一轮的城市竞争的新焦点。截至今年1月份,我国互联用户达到了940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2479.7万。从2003年起,国内两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就大力发展以ADSL为主的宽带接入市场,2004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通过一系列的宽带市场推广活动,使得宽带用户数雪崩式发展。随着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和中国网通的“天天在线”宽带内容应用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国内宽带内容应用平台打造出了丰富的网上应用。从昔日人们收发E-mail、查阅文献资料的简单应用,到如今宽带游戏、视频交互等宽带内容产业的大发展,互联网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角,而互联网上宽带内容应用的大发展促成了以城市为主体的宽带经济发展的新浪潮。

  中国网通提出“宽带城市计划”,其市场部总经理左风解释道:完善的宽带接入服务、丰富的宽带内容及应用的商业模式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方便,将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手段。这是我们提出‘宽带城市计划’的初衷。

  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城市的竞争是数字信息的竞争,而数字信息的竞争中主要是数字内容的竞争。因此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是提高城市竞争里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