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徐浩然的“头衔”表述全面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全面品牌管理理论创始人、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北京大学博士后、国家标准“品牌与企业文化评价”起草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信息委副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委、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重庆市品牌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企业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科院、北大、人民大学、传媒大学、上海交大、华南理工、南大、南航、新加坡亚洲管理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研究员、硕导、博导……
不过,此次记者采访中,徐浩然还特别强调了他的商会身份——中国商会联合会副会长,未来他将负责中国商会联合会品牌商会的主要工作。作为品牌专家,他说自己希望可以通过商会的平台,让更多中国企业学会施展品牌的魅力。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是他最大的骄傲。
品牌之难
同样一个产品,有品牌的比没有品牌的价格高几倍,创造的利润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中国的很多低端制造业利润只有1%~2%,可是有品牌的企业利润可以达到50%~80%,甚至100%。所以,对于企业而言,真正贡献价值的就是品牌。
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打响自己的品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对此,徐浩然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仍然不足,没有真正理解品牌的内涵,因此也就无法正确的选择树立品牌的方式方法。
他以产品品牌为例,向记者做了解释。
一个产品首先在初期定位上就要明确,为什么要生产、为谁生产;其次,要在设计环节下功夫,包括外观设计、包装设计等等方面;之后要对产品进行传播,选择适合的、有效的传播方式进行营销;最后,还要做好服务,以维持品牌形象。
“所以可以看到,品牌的产业链是全流程的,其中包括很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徐浩然说,尽管大多数企业在生产一种产品时都会经历上述环节,但产品的品牌形象却不尽相同,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认识到每一个环节对于树立品牌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环做得突出,都可能把产品品牌树立起来。“比如,海尔的产品与其他家电产品没有特别大的差异性,其技术含量也不见得高出其他产品多少,但海尔的服务做得到位,一下子就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徐浩然说,他希望今后有机会通过中国商会联合会这样的平台,把这些心得与会员企业进行交流,与更多的企业家进行交流,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帮他们解决品牌方面的困难。希望中国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打造中国产品、中国企业的品牌。
品牌之惑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企业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是许多中国企业家感到疑惑的事情。对此,徐浩然有自己的看法。
他所创立的一个最新品牌理论是“全面品牌管理”。用他的话说,所谓“全面品牌管理”就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全人员、全组织、全流程、全系统都在为品牌服务。无论是前期调研部门、市场分析部门、产品设计部门、产品生产部门、服务部门、管理部门、营销部门,甚至连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都可以为品牌服务。
“苹果为什么这么成功?世界上不缺少大牌手机,为什么苹果那么受欢迎?答案在定位上。”徐浩然以此为例解释说,产品从生产之处就要有明确的定位,要有产品的品质。苹果能够在手机这样一个巨大“红海”领域中找到自己的“蓝海”,杀出一条血路,就在于其深刻把握了人性的需求,同时把产品做到最高品质,把最新科技与前沿艺术进行完美结合,使苹果产品成为时尚人士、精英的必备之物。从而引来无数拥趸,成功地树立起品牌形象。
与生产定位相比,传播处于产品品牌环的后端。但传播同样可以对产品品牌形象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活动营销、事件营销、情感营销……现在还有博客营销、微博营销。这些都是营销的方式,这可能要比花钱打广告效果更好。”
对于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如此,对于一个组织同样如此。
徐浩然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商会联合会的副会长,他希望可以把商会联合会这一组织品牌也打响。“虽然我们是一个公益性的非盈利机构,但我们也要有品牌,我们的品牌就要突出公益性。”
他表示,商会联合会要得到会员的认可,让会员企业感觉到加入这样一个组织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找到商机、市场、人才、技术、资金等有形的东西,还可以找到办企业、做生意的思想观念方法等无形的东西。这样就会形成商会联合会的品牌,这也是对会员的贡献。
为此,他建议,商会联合会要办成特色组织,让加入这一组织的每个商会、每个会员企业都感觉到1+1>2效果;其次,商会联合会要有自己品牌活动;再次,要通过杂志,网站、电子月刊等传播途径让商会会员产生连接,学到东西;最后,还要有商会自己的文化,让商会里的人感到商会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受到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氛围。
品牌之道
尽管做品牌有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但在徐浩然认为,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品牌之道关键是要有懂得品牌的人。
说到此处,记者明显感觉到徐浩然的语速在加快,情绪也略带激动。
他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历了多个阶段。起初,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社会产品稀缺。那时候,技术人才最为缺乏,因为有利技术人员才能设计、生产,才有产品供应。之后,大量的产品生产出来,而且大多是同质化的产品生产出来,造成了库存增加,产品卖不掉。这时候,营销人才受到重视。再后来,制造业发达导致利润摊薄,于是大家希望可以通过投资获得更多利润,金融人才开始抢手。
但徐浩然觉得,实业生产到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而实业生产要获得利润必须有懂得品牌的人才。“中国最缺的就是品牌人才,除了要出台我参与起早的企业品牌建设评价的国家标准之外,我还通过今年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如何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提案中,专门提出国家应该出台《品牌促进法》,像韩国一样成立国家品牌委员会这样一个协调机构,来促进指导品牌建设工作。”
他对记者表示,我国经济要转型升级,需要有具体战术支持这一战略,否则战略就很空。而打造品牌就是战术之一。现在国家对科技人才非常重视,但对品牌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发现在微软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消费类产品的企业中,很多企业里做品牌和营销的人才比科技研发人才多得多,他们给企业创造的利润绝不比科技人才少。”
徐浩然希望,未来在中国商会联合会的平台上,通过品牌商会的工作,让更多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认识到品牌和品牌人才的重要性,到那时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品牌之路也许可以走得平坦一些。
对话精英:
记者:做广告和打造品牌可以划等号吗?
徐浩然:有的企业认为,做广告就是打造品牌,这是误区。做品牌不等于打广告。品牌是品质、品格、品位的综合作用。
品牌基本要素是品质。如果你的产品没有品质、服务没有品质,你的产品不可能有品牌。这时候,你做再多的广告都是“欺骗”。品质就是要让人家信赖你。
品牌的第二个内涵是品格。做人也好、做企业也好,都有最终的目的。如果只把做事情的目的看作是赚钱,那只是生存的需要,格局不够大。我认为,品格是要从对社会的贡献角度进行衡量。很多企业能够最终成长成为大家所推崇的伟大企业,并不是因为这个企业赚了多少钱,得了多少名,更多的是其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做人也是如此。所以,品格就是你的价值观、愿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对自我的要求。
品牌的第三个内涵就是品味。企业做产品要有品味,这不仅是外在的,能看见的东西有品位,听到的也要有品位,可触摸的也要有品位。就像做人,无论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要有品位。品味是向外传播的一种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综合展示。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内修后外修。当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拥有高尚的品格,这个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有品格的企业。
记者: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企业家品牌是什么关系?
徐浩然: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与个人品牌是一个正三角形关系。在我看来,这三者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正三角是最稳定的,也就是说,当这三者相平衡的时候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实际上,中国的一些企业家比较低调,认为只要做出好的产品就够了。这就让三角形中一个角力量变弱。我个人认为这样做不对。如果你的产品真的做得好、企业做得好,企业家想低调都不行。比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企业的品牌和产品的品牌与企业家品牌已经产生了联动效应。
同样企业家品牌也影响企业品牌。企业家品牌会带给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外,还会导致品牌上的最低成本最大收益。当一个企业家爬山、滑雪都成为新闻时,这个企业还用打广告吗?
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比较低调。在某种角度来说也许是对的,但从品牌传播角度来说,还是要求企业有比较丰满的个人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当然这三者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先改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和呵护好自己品牌,“三品共进”才是理想状态。你可以让正三角形无限放大,但是如果这个三角形或长或扁都是有缺陷的。
记者:目前身兼数职的状态您觉得累吗?
徐浩然:一个人如果简单重复自己实际上也是浪费生命,我们现在身处多元化社会,我所在的企业也有多元化的经营,我想对有些时间和精力比较旺盛的人来讲,人生也可以多元化一些。这不是一件坏事,个人身份在扁平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可以多元化。
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像以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现在有多重身份,这让我可以在经营企业同时做研究,我也可以完成多个社会职务,当然这要花费时间成本。
我把社会职务当成一种责任。除了中国企业500强中的第一个首席品牌官之外,我还是国内唯一的两家省级品牌学会的创始人,并担任会长副会长,这也是对品牌工作的贡献。此外我也在大学里讲课,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我的这些身份并不矛盾,因为这些都是我自己愿意做的,而不是强加给我的。既然是我主动要求挑起的担子,我就不会累。对于这些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事,我觉得现在自己都可以适应,在时间和精力上可以兼顾,没有问题。
让中国企业学会施展品牌魅力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