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熊市?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本轮暴跌恐怕是刚刚开始,从此是否进入熊途?我看像!

   一周前,中国两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为什么逆势上调石油批发价格?为什么在国内一片“跟涨不跟跌”的抱怨声中,成品油价格始终降不动?原因简单,中国进口原油价格高于纽约商品交易所期货所表达出的石油价格。

  当然,中国石油进口有其自身的痛苦,关键是中国买不到低价油。这和美国有着天壤之别,美国的石油公司从中东运回的石油多为“权益油”,成本很低,回国后以其国内市场价格(纽交所石油价格)出售。但中国,原油销售价格不得不看纽交所的脸色,而购进价格却是参考的是布伦特、辛塔和迪拜这三地的国家原油期货价格。目前,这三地的原油价格依然维持在105美元到110美元一桶左右。

  这说明中国原油购进价格应当在105到110美元,当然远远高于纽约商品交易所期货价格。而且我坚信,在一轮“外汇储备消耗战”中,中国石油公司可能大把持有昂贵的石油现货订单。包括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拿到的资源。

  猪养肥了,是不是该杀?如果现在石油价格暴跌,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痛苦,这个痛苦还不只是赔钱赚钱的问题,而更是社会稳定的问题。比如,纽交所石油期价暴跌必定会引发国人对油价下跌的预期,但手中握有大把高价油的中国石油公司敢降低成品油价格吗?如果不降,打破垄断的声浪将再次加载于垄断集团的头上,政府也将随之承受巨大压力。

  美国的做法正在配合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比如,周五纽交所再次提高黄金、铜等商品期货的交易保证金;美国明明需要QE3的支撑,但却按兵不动;美国压低长期贷款利率本来有利于投资和长期经济恢复,但市场却在炒作“需求下降”的理由。

  当然,美国此为有着充分的理由――压低国内物价,为长期的宽松货币提供基础条件。但不管什么原因,这样做的结果又是制造业国家倒霉。

  对中国经济有利有弊。我认为,中国不能因为石油公司进口了昂贵的石油就拒绝原材料价格下降,就不给实体经济以喘息之机。而是趁原油价格大跌,不断地买进石油,不断地摊薄成本,用未来的收益补贴现在。但我依据经验估计,中国的做法可能是,保持油价高位,让中国的能源价格反映中国能源痛苦,同时催生新能源发育。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不能说错,但必须管理社会心态,让观众理解这种做法的必然性。同时真实推进新能源快速发育。

  还有一个有利方面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压力可能减轻,CPI随之回落。但这时我们面临的货币政策选择挺麻烦。就因为过去我们紧缩过度,需要放松一点,避免大量实体企业倒闭。但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我反而不觉得货币可以宽松。这将是一对挺大的矛盾,政府应当趁大宗商品价格还不算低,传导还需要一段时间,尽快扭转过紧局面,让货币回归正常状态。

  为什么这样看问题?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之时,未来的物价上涨会更多地基于国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