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能过剩厂家更过剩


  一、汽车业巨大泡沫破灭不可避免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与西方国家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相比,中国汽车市场却是一片飘红、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达到1806万辆,同比增幅达32.4%,甚至超过了美国汽车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在推动汽车业扩张,中国扩大后的产能势将超过实际需求,在下一个5年计划其目标总产量已轻松逾越4000万辆的产能,高于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所提出的3124万辆的目标,其实已远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中国汽车市场或许正在形成一个有可能令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损失惨重的产能泡沫。如此盲目的扩充产能,一旦无法形成有效的销售,只会把N多车企拖垮。严重的产能过剩将会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厂开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阻碍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也必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今天,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汽车泡沫”增大破灭或将成为现实。

  前几年,高盛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每1000名居民仅拥有41辆汽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约为900辆。 因此,各汽车公司都在以美国社会为参照,拚命地闭门造车。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第五次产能情况调查显示,主要30家汽车企业(集团),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2011年3月2 日世界著名的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发出警告说,中国境内的工厂到2015年的年产能可能达到4000万辆,即便把出口因素考虑在内,这一数字也比这个市场的吸收能力高出了35%。贝恩公司说,不能充分利用的产能所占据的成本可能侵蚀损害到企业利润, 并削弱降低在中国生产汽车的优势。普华永道汽车业分析师卡尔姆?麦克雷表示,中国目前的过剩产能为240万辆,与2005年的数字相差无几;由于“2009年市场出现极高速的增长”,目前的开工情况甚至强于2005年。

  年9月7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态,要坚决抑制汽车工业产能过剩,从根本上抑制产能过剩,重点是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但由于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并与地方GDP政绩挂钩,所以各地开始大规模发展汽车业,规划产能被地方政府盲目无科学性地抬高。国家发改委所谓的“坚决抑制汽车工业产能过剩,从根本上抑制产能过剩”只成了一纸空文,如同放了一个连臭气也没有的“屁”而已。日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负责行业预测的马里乌斯?巴德尔称:“汽车业是一个周期性较强的产业,中国汽车增速已经很快,但要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是非常困难的。”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疯狂积累巨大的泡沫的同时,全球汽车制造商再抢滩中国或催生又一轮经济泡沫,美报称中国或在制造“汽车泡沫”。

  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纷纷加大扩产的同时,跨国巨鳄在华的合资汽车公司也争先恐后地不断的扩张产能,以增加在华的市场份额。中国直线上升的汽车需求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这些跨国公司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欧、美、日销量直线下跌的态势。近年来,通用、丰田、日产、本田、现代、宝马、大众、沃尔沃、通用和戴姆勒汽车等各大公司等都宣布了在华增产的计划,纷纷表示将在中国建厂,并扩大营销网络。尤其眼下是日本大地震后,日系各车企又全面加大加速转移在华投资增产力度。一时汽车销量的激增,使得中国前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世界汽车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已经过多,正在催生加速中国汽车市场泡沫的显现。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如在美国汽车市场、日本汽车市场早已领教过资产泡沫破灭的威力。

  同样在中国,汽车企业并非没有经历过挤压资产泡沫对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2008年股市大跌后,中国汽车市场也摔了个鼻青脸肿。在2006年、2007年保持产销量超20%的高速增长后,2008年中国汽车热销局面戛然而止,全年销量为938.05万辆,同比仅增长6.70%,车企们陷入了降价、消化库存的痛苦深渊之中。”笔者的老师程远先生认为:“今年下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向上还是向下,取决于两点。一是房产等资产价格的缩水程度,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汽车购买力?二是未来主管部门是否考虑再次出台一些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

  现在世界上最缺乏的资源就是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是“被增长”,是被跨国公司所增长。程远所谓“中国汽车是世界汽车的‘救世主’,就是我们拿自己的市场为跨国公司做贡献,是别人在我们市场卖了更多的车,赚了更多的钱,即使这样人家并不感激你,动不动还要给你来个‘反倾销’,还要制裁你。‘落地的人头称快刀’,我们脑袋被人割了,还要夸奖人家的刀快,世界上像我们这样大公无私的‘救世主’有几个?!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过程。一段时间产能不足,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就会加大投资、扩充产能,其他行业企业也会千方百计往里‘钻’。但生产能力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往往是新建产能形成了,市场却变了,或者是行政产能过多,又出现产能过剩局面,造成产品积压。”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汽车业作为活生生的例子,说明了现在的经济困局不能通过刺激计划解决,政府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汽车业的根本问题在于产能过剩,彻底关闭两家,供求才能平衡。乍一看,汽车业似乎远离房地产和信贷泡沫,其实,它也是泡沫的一部分”。 谢国忠先生认为:“从供给看,汽车业已经多年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了。为什么它一直没能调整呢?因为低成本的信贷允许这些公司保持过量的产能。另外,诸如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这样的金融企业过去还常常为汽车制造商的日常经营提供补贴。因此,汽车制造商的金融部门也是泡沫的一部分。从需求看,廉价的信贷诱使消费者频繁换购新车。零首付、零利率的融资政策极度夸大了汽车需求。”谢国忠说,“例如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且要求政府补贴,电动汽车不过是一个浪费纳税人无数血汗钱的概念。每当汽车业陷入困境,总会拿新产品说事。这就是汽车业得以吸吮资金活下来的方式。”他又分析道:“混合动力汽车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燃料,并且不靠政府补贴也能生存下来,这项技术对未来五年是个福音。但现在的情况是,充电的基础设施还没建立起来,而这种汽车如果不充电就形同废铁。电动汽车可能在十年后是有商业价值的,但现在还看不清楚。所以,为什么还要鼓动政府去补贴电动汽车呢?市场可以找到合适的技术和恰当的平衡点。如果政府想要帮点忙,应该给研发中心注资,而不是补贴生产和购买没有商业价值的商品。”

  年2月27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表示,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为能分得中国市场一杯羹,目前纷纷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所吸纳的投资可能已“过多”,中国汽车行业或许正快速滋生泡沫。

  二、“产能过剩”的罪魁祸首是厂家更“过剩”

  中国汽车业做到了世界第一,成为更多家跨国公司的“全球最大市场,主要受益者是跨国公司而不是我们,更不代表中国自主汽车变得多么强大,市场需求也并不那么刚性。

  下面,我们从有着中国经济发展状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重型卡车市场(因乘用车还不具备这一特殊与代表性)来进行研析。

  据最近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艾睿铂)发布的2010年全球商用车行业展望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大的15家中重卡厂商中,5家来自中国,分别是东风、一汽、中国重汽、北汽福田和陕汽,这5家企业占据中国80%以上的中重卡市场。2010年以来,国内新投资的中重卡项目接近10个,上述5家企业均参与其中。

  年东风商用车销量超过30万辆,去年投资十堰新工厂,规划产能8万辆。2010年7月,一汽集团斥资20亿元在无锡投资新基地,按照规划,2012年3月完成一期建设,年产重型柴油机5万台,新基地最终规划的重型发动机产能为10万台/年。2010年中国重汽的重卡销量突破11万辆。去年8月,中国重汽与成都王牌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把成都王牌打造成年产40万辆全系列商用车、营业额达400亿元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此后,中国重汽联合绵阳富临集团、绵阳和平车业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年产1万台专用汽车的生产基地。之后,中国重汽还与福建永安汽车公司签约,将在福建三明市设立商用车项目,将形成年产中重型及轻型卡车8万-10万辆的生产能力。2010年7月,陕汽集团与瑞安市云顶控股集团经过初步协商后,有意在陕西汽车集团温州云顶汽车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扩大生产,年产6万辆中重型卡车生产项目将落户瑞安市汽摩配产业基地。

  不是以”以市场换技术“、就是”以技术换市场“,中国重卡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开放的姿态,随着沃尔沃、斯堪尼亚、曼(MAN)、奔驰、通用、卡特彼勒等国际卡车巨头的快速进入,北汽福田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福田北京欧曼GTL节能重卡项目去年开始进行技改,技改完成后年产能为8万辆,欧曼品牌重卡的总产能将达到16万辆。去年7月16日,戴姆勒与北汽福田建立了双方各占一半股权的合资企业,合资公司中重卡整车生产能力为10万辆/年。去年江淮汽车同美国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 Inc),纳维斯塔国际集团(Navistar)已达成总价值40亿人民币(5.86亿美元)的合资计划,其中将包括建造重型卡车和发动机在内的两个合作项目,最初产能为4万辆。卡特彼勒和纳维斯塔国际集团跻身于中国2000亿人民币的重卡市场,与戴姆勒公司和其他欧洲企业展开竞争。

  此外,在”五大“之后,华菱汽车、湖北三环、包头北奔、宇通客车和奇瑞汽车都加快了中重卡车领域的布局。按目前各家重型卡车产能来估算,今年总产能约在200万辆左右,对于重型卡车市场规模才过100万辆的重卡产业来说,总体产能明显过剩,造成极大的重复建设。例如去年底下线今年上市后还尚未卖出一辆车的某山寨版重卡车企,其一期投资已六十亿左右,假若依然标榜天价而质量太差,肯定会重蹈南京春兰和南京菱野重卡的毁灭复辙,几十亿纳税人的血汗钱全打了水漂,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不负责任的渎职”江湖骗子“们,换个部门,照旧升官发财。

  目前,我国有公告(目录)的重型卡车生产厂家约有30家,若加上无公告(目录)的准重卡生产厂家,大概在40多家。其中产销量不足百辆的有10家以上、产销量不足千辆的有20多家。如果再加上不在公告(目录)统计之例的所谓山寨版重卡车企,产销量一旦分摊开来,可能平均一家产销量还不足一万辆,显而易见是产能过剩和厂家过剩了,因此造成了极大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笔者认为这是重型卡车准入门槛过低、审查批准的强权部门的渎职失职失查与各地方政府盲目招商引资,投资过热、一味地追求GDP政绩也给新涌入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畸型怪胎式”汽车产能过剩“ 与”汽车厂家过剩“现象,只有也只能在中国大规模无节制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