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最大化 经费最小化


  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看上去就是两个主题:其一是超越;其二是持续超越。谁都会遭遇险境,谁都会深陷困境,谁都有爱莫能助的窘况,这个时候,超越的机会就来了。

  创业之初,稻盛和夫有幸聆听了松下幸之助的演讲。当时松下先生并没有像后来那样被神化,而稻盛本人也不过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公司经营者。

  松下先生在演讲中讲到有名的“水库式经营”。一旦下大雨,未建水库的河流就会发大水,产生洪涝灾害;而持续日晒,河流就会干涸,水量就会不足。所以,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左右并始终保持一定的数量。经营方面也一样,景气时更要为不景气时做好储备,应该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

  听了这样一番话以后,聚集着数百名中小企业家的会场里,不满意的声音像波浪一样传播开来。演讲终于结束,到了答疑时间,有个男士站起来不满地提出质问:“我们都想进行水库式经营,但是,现实做不到呀。我们每天都在考虑生存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们进行水库式经营的具体办法?”

  松下先生温和的表情中露出一丝苦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解释道:“那种办法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必须有不建水库誓不罢休的决心。”

  此时,全场哑然失笑。几乎所有的人看上去都对松下先生不是答案的答案感到失望。

  但是,现场的稻盛和夫却像是被强大的电流击遍全身。松下幸之助的演讲,一下子把他内心深藏的东西给照亮了。那时候,他并不懂得行业该有什么样的成本标准和利润水平,并不懂得什么条件下才做什么事,他只知道头拱地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

  条件具备要上,条件不具备也得上。每次都被逼到边缘,每次都能险胜过关。这里面的秘密,稻盛和夫作为当事人,是既明白又不明白。反正他知道,不能给自己设限。要趁还有订单、还能动员人力的时候,创造条件也要上。

  听松下幸之助说的“誓不罢休”,他很有同感。京瓷每一个订单都有这样的故事。正是这样“誓不罢休”地去追求,小公司也积累了不少的客户和成本优势。

  京瓷的成本优势是一个传奇。稻盛和夫刚进入这个行业,不知道标准的成本是多少,每次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价,成本超出预算就只能自己硬着头皮顶下来,拼命挖潜。结果,久而久之,反倒积累了许多东西,使得京瓷就跟修了一个大水库一样,旱涝不愁。松下幸之助称之为“水库式经营”,这个名字好听。稻盛和夫把自己的“水库式经营”称之为:“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既然利润无非就是销售额减去费用所得到的结果,重要的就是努力使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如此,利润自然随之而来。这也是京瓷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建构的组织结构和经营体系。

  而当时大多数日本公司并不懂得建水库的道理,很满足于有5%的利润率。倘使日元升值,汇率大幅变动,通过努力经营,最终它们一样能保持每年5%的利润。然而,由于5%的利润率已经成为常识,公司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采取各种措施,但一旦达到5%的利润率,就松了下来,不会付出更多努力去追求更高的利润率。“常识”可以帮助实现目标,但却不能超越目标、成为再创新高的指标。

  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稻盛和夫出版了《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601519,股吧)》,并来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做演讲。他提出:萧条时成长的机会。公司在不景气的情况下,正好有时间来增强体质,为下一次飞跃积蓄力量。

  稻盛和夫用京瓷50年的实践,让中国企业家确信,萧条确实是个好机会。他提出了应对萧条的五大对策:全员营销;开发新产品;彻底减低成本;保持高生产率;经营者必须与员工形成共同经营的伙伴关系。

  他把萧条期作为公司减低成本的唯一机会说,很能引发中国企业家的共鸣。一位没有吃晚饭,在那里站着听了2个多小时的企业家很激动地对我说:太震撼了!这样简单的道理,怎么中国人就没说出来呢?!让这位企业家特别共鸣的是这样一段话:萧条期费用与以前一样,公司就经营不下去。既然没有退路,只好大家一起努力减低费用,所以将萧条视作降低成本的唯一机会。萧条期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公司体制,以至于低价仍能盈利,那么一旦景气恢复,利润就开始大幅攀升。在萧条期打造的筋肉坚实的公司体质保证了高效益。

  稻盛和夫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这一套东西,并非标新立异,也不是随意否定常识,更不是居高临下,根本否定现存的思维方式。他只不过是如其所是地看人看事。

  常识有两类,道的常识与术的常识。道的常识,是那些符合人类社会基本伦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东西。正邪善恶,是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从孩童时期就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与我们休戚相关。稻盛和夫认为商业存在的根本,就是能够为买家带来最终利益,带来的利益越大,商业就越能持续。故此,他恪守利他的经营准则。在道的常识层面,他不是怪人,他不会去否定常识。

  而恰恰是他恪守常识,却显得他特立独行。在日本商界,稻盛和夫一直是一个异类。因为这个社会飘逸着太多的约定俗成,人们很容易掉在里面。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构成一个个事物的物理层面,构成事物繁复的表象,这是属于器具的常识,属于术的常识。术的常识是注定可以被超越的。不超越不足以成事。

  一些常识救了你,一些常识又害了你;无知救了你,无知又害了你;无资源救了你,无资源又害了你。特立独行,可能是回归到了原点;循规蹈矩,或可能是偏离了原点。你那是在按照约定俗成的模式塑造自己,你是个懒人!

  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看上去就是两个主题:其一是超越;其二是持续超越。谁都会遭遇险境,谁都会深陷困境,谁都有爱莫能助的窘况,这个时候,超越的机会就来了。

  你可以超越你现有的能力,现有能力是注定要被超越的;你可以超越你所掌握的资源,你从来就不知道你到底能够驾驭多少资源;你可以超越所有人算定你的宿命,你的命运决定于你现在的言行!因为只有置身特定场域中的你,才知道按钮和窍门。

  实现一个超越容易,因为你还没有多少限制性的条件。实现持续超越,却很困难。你的身心是否合一,你是否真正无惧,你是否一点也不偷懒?你是否有一颗精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