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 楼市调控再陷“两难”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8年当中国房地产调控进入紧要关头之时,不期而至的美国次贷危机突然袭来,扰乱我调控步伐,时隔两年,当中国房地产调控又日臻关键之时,美债危机引起的全国经济二次探底担忧再度降临,中国坚定的调控之心二度面临“黑天鹅”事件的考验。2008年中国最终选择了放松调控,英勇“救市”,2011年,面临类似的关口,楼市调控又该何去何从?放松还是加码,这是个问题。

  内部环境不容乐观 通胀高企 地方政府调控暗松

  7月份我国经济数据已经出炉,形势不容乐观,CPI增长至6.5%,创自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而深具政治敏感性的食品价格同比增长14.4%,令人担忧,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压力巨大。流动性汹涌,而投资渠道有限,民间投资资本奔向楼市的冲动依旧存在,从此层面上讲,楼市调控有必要加码,吓阻热钱流入楼市。

  就在期待楼市调控进一步加码的呼声高涨的同时,却是地方政府暗自放松调控的“小动作”频频。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情况显示,秦皇岛凭借8.6%的同比涨幅高居第二位,是新一轮限购城市热门城市,很有可能遭遇限购,然而,当地政府聪明的打出了“限价令”的牌逃避限购,并更加聪明的没有正式下发通知,而是与开发商达成“不成文”的规定,既达到了表面遏制房价上涨的目的,又为自己留足了政策回旋的余地。从河北香河到廊坊再到秦皇岛,地方政府对“限价”的偏爱和跃跃欲试并非偶然。更有甚者,传闻已久的限购升级,竟传出“不了了之”的消息,呼吁调控放松的呼声可见一斑。

  外部环境雪上加霜 输入型通胀与经济衰退两面夹击

  欧美双债危机,由于担忧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资本市场一片低迷。在此情况下,七国发布“救市”宣言,继续释放资金救市,许多外国媒体纷纷撰文,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否参与救市表示期待。有专家据此预计,这将会促使中国货币政策提前出现松动,届时房地产政策也会局部松动。

  伴随着美债危机,美国经济的低迷,美联储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渐行渐近,而QE3一旦推出,无疑再启美元“印钞机”,引发了新一轮的输入型通胀隐忧,国内通胀本就高企,如今再度雪上加霜,如果此时放松楼市调控,后果不堪设想,楼市调控不能轻易放松。

  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中国房地产以及中国经济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楼市调控放松还是加码,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放松则调控前功尽弃,通胀难遏,加紧则又面临经济下行谜题。然而,与2008年不同的是,中国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若再度放松调控,通胀恐成脱缰烈马,因此,政策纠结是短暂的,观望会持续小段时间,楼市调控应会继续,不大可能半途而废,毕竟,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需要呵护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