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到大理州各县巡回为农村科技人员作培训,才从盛产水果之乡的大理宾川来到《五朵金花》阿鹏的故乡剑川,县城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火把节气氛。
;
杨大哥家的厨房说是90年代的老房子,也很好奇,四处走走看看。这栋房子四个院落并排,每个院落自成体系,建筑装饰都能依稀看到每个时代的特征。
这座破败的院落,借给村子里的无房户居住,主人说,这个小院建于民国,其实那时的杨家,在这个街道里算不得富裕的人家,西街北门居住过很多著名的人士。第二个院落建筑于70年代,比民国的多了点气势,80年代装修后,满墙墙裙,在这里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的痕迹。主人在介绍到第三个院落时,有点自豪,那时赚了些钱,装修在这一带都是数一数二的,从实木家具古色古香的摆设,从主人自豪的神情,看供奉着他家的几位老人的相片也可以想象过去的辉煌。第四个院落建筑于跨世纪,装修于两年前,整个装修风格现代而气派,雕刻屏风每一层风格都不同,不乏古典的元素。
主人的小孙子,笑得多么灿烂。树火把其实就是为这个小家伙树的。白族有个风俗,过火把节,历史的源渊是为了纪念白节夫人,步入现代发展演变为当年有孩子出生的家庭树火把的习俗,希望孩子像这火把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从旁人说话中方知,杨大哥,是改革开放第一批出来做包公头的,现在已大学毕业的两个儿子辞去公职,继承家业,又开始了自主创业。我们的到来主人很高兴,如同早些就认识,把我们学校在这里实习的大学生全都叫来这里来过火把节。
更为有趣的是,落座喝茶聊天的当儿,看杨大哥的夫人美貌若雕刻般的鼻子,和我一个剑川籍的同学非常相像,我拿起手机拨通电话,竟然也在剑川过火把节,且20多年没来过过火把节,他一来到这里,叫了主妇一声姐姐,说在30多年前,这个他们族家的姐姐,送亲时来过,那时住第二个院子,没想到,会如此巨变。席中逗乐,说我流窜得特有水平,都流窜到同学的亲戚家。其实,一直做与农民相关的工作,走进乡村调研,看农村的发展也成了本能。尤其近年来从事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更贴近农村,更深的贴近农民的生活,感受着贫穷与落后在逐步消除的那份喜悦。今日走进百姓家,还真有点说不明白的缘在其中。
师生几人游走在西街北门,看过一栋栋明清建筑,几所深宅大院,方知对剑川的了解非常少。从近的来说,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家的老宅就在这里,这所老宅曾为边纵地下党联络点,巷子深深便于隐蔽,他的父亲是我们学校的老书记,曾参加了1949年4月2解放剑川的战斗。明朝的进士何可及,清朝著名社会活动家杨纪域,国民党鲁云将军,走进这些大院,可能已经不在是这些人的后代,悠然自得的生活着,甚至有的院落丧乱无章。同行的杨副局长说了句,这些房子土改后大多为贫下中农居住着,现在依然还是贫下中农。这些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沉思。
感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开放的环境,个人开放的人生赢得了在农村的巨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