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雪中送炭者过多地索取(7月29日)


 
生活中,事业上,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陷入困境、绝境甚至是濒临死亡之境,在那样的时候都需要有人施以援手,提供相应的帮助。
那是沙漠中的一瓶水,饥饿中的一口饼,是雪中暖身也暖心的热碳。
当自己摆脱困境的时候,对同样的帮助的渴望与感激的程度就会减弱很多。
 
比如当你有账单要付,有重病要去看,有房租或者买房的按揭需要付,有信用卡到期债务要归还,有子女的教育经费要去支付,有老人需要赡养,有亲戚朋友要结婚;当你有员工的工资需要支付,有房租水电需要去支付,有职工的工伤需要赔付,有来自政府、法律以及消费者与业务代理渠道的赔款需要支付,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性,都会让你陷入财务危机。
面对这种情况,你或者厚着脸皮去欠款,或者硬着头皮去借钱。
只有在借钱的时候,你才会发现,真正愿意跟自己共渡难关的人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多,你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感觉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你会不由自主地把是否能在你危难的时候,施以援手的言行作为评价一个人可以交往到什么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你从别人那里借钱,被别人硬生生地或者是婉言谢绝了,或者感觉自己原本认为他(她)会如自己所愿那样,给自己提供帮助,却终究让自己很失望。
你是会去容忍,还是心存理解甚至感激,或者干脆有一种莫名的怨恨呢?你是否会感觉自己的内心比较失落?甚至会抑制不住地去记恨那个原本可以给自己提供帮助,却终究袖手旁观的人呢?
 
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容忍别人对处在困境中的你,袖手旁观与冷漠呢?
是对方自己都陷入困境难以自拔?是对方虽然有能力却没有决策权?是他相比于帮助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或者是关系尚且未到可以患难与共的程度,他认为不值得帮助你?
 
你总是会发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当你陷入困境的时候,你所恳求给你提供帮助的人,其实并不比你好到哪儿去,甚至你会惊诧地发现,他们的境况其实比你的境况更糟糕。
人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自己自怨自艾,觉得自己的状况比谁都惨,各种不公平都让自己占了。自己总是觉得委屈,但却不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救助。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
当你听到别人,那原本你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帮助的人,在你恳求他(她)的帮助的时候,他反而对你狂倒苦水,不管是必然性还是或然性,当对方向你求救的时候,你是否会慷慨允诺,并提供帮助?
假如你不会帮助,你又怎么能要求人家对你提供帮助呢?假如你会帮助,那岂不是要让你自己的困境雪上加霜吗?
 
当自己陷入绝境的时候,最基本的求助是需要建立在境况透明,让对方尽量多地得到知情权的基础上。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会伸出援助之手的。
你需要让对方知道,你到底怎么了。至少让对方知道,他(她)所帮助的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时候提供的帮助。帮助了他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对被帮助的人意味着什么。
虽然不能要求“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至少需要在内心长存感恩之心的。
 
你要让人家知道,帮助你的原因是什么,帮助你的结果又是什么?
当然助人为乐的核心在于感情与信任,但是单纯的信任与感情往往是无法长久的。更重要的在于理性的选择,只有经过理性的思考之后,感觉自己依然有必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样的感情才靠得住,那样的帮助才会持久。
 
你总是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人家没有力量帮助你,而是你没有给人家一个不能拒绝的帮助你的理由,其实并不需要太过充足的理由。
因为假如理由过于充足,对方就会有无奈与无助的感觉,你所索取的帮助就成为一种敲诈,即使提供了帮助,双方也会感觉极度不舒服,让接受帮助的人内心感觉成倍的亏欠,在提供帮助的人感觉委屈与违背自己心愿。甚至在内心索取回报。
一旦陷入如此的关系,那么彼此都会尴尬,把原本是雪中送炭变成了风险投资。
 
贾春宝
2011年7月29日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