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走出维稳行情,总体来看是受到几个重要的消息刺激。一个是关于银监会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另外一个是社会保障体系覆盖100%,全民将享有医疗费用70%报销。还有关于资本所得征税的问题也在讨论中。前面第一个利好有利于市场反弹,毕竟能够让银行资金回流;后面几个利好和保障性住房联系起来看,是政府改善民生、缩短贫富差距,改良人民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度的一系列举措。只有稳定的社会基础才会有稳定的预期。但这一切也意味着未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巨大负担,从好的方面看,有利于民生改善,激活国内消费,从不好的方面看,企业的负担更加沉重,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环境依旧非常严峻,我们希望这些利好仅仅是一系列利好推出的开始,而后续是否能够有帮助民企减税减负的利好才是对资本市场利好的关键。
仔细分析周四推出的一系列利好,医疗改革和养老改革的确让民众吃了一颗定性丸,但对于医药企业可能是很大的冲击,因为这意味着将来医药费用都是国家买单,价格控制将挤压企业利润;消费内需方面只能看食品饮料是否有长足的进展。在中国还没有解决能源发展瓶颈以及形成新的产业群集之前,股票市场还是会处于反复折腾胶着的状态。因为投资拉动的社会保障性建房并不虽然拉动了水泥建材行业,但总体来说并不产生好的经济回报,企业很难从中受益,这也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之后,其实也为将来造成了新的问题。
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转型之中,其中的焦虑和徘徊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度过的,特别是希腊债务危机之后我们的出口更面临新的压力,因为希腊的本国银行和希腊主权债务有大量接触,如果希腊违约,那些银行必须寻找新的资本来弥补,欧洲银行持有总额高达530亿美元的巨额希腊债务,其中法国、德国和英国银行持有量最多,希腊违约意味着欧洲银行将面对156亿欧元的损失,那么这些直接或间接暴露在希腊债务下的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将可能扩散,银行之间的互相借贷信用受到挑战,而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又持有大量欧洲银行的短期债务,他们的资产同样受到冲击,如果最终债权人接受了希腊估值折扣,爱尔兰和葡萄牙、西班牙是不是也如法炮制呢?
这样以来欧洲央行将大量的风险暴露在希腊和爱尔兰债务之下,如果希腊和爱尔兰不能偿还债务,欧洲央行只能宣布破产,而欧元区经济情况较好的德国和法国因这些债务受压,不得不勉力支撑这些经济体,结果是贸易主义抬头,德法将更多采购来自南欧的商品,牺牲亚洲的商品,美国消费者也会因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消费信心大减,目前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处于底部边缘,中国的出口再度受到冲击,对中国商品的减速则使中国政府只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要么放弃对抗通胀转向维持经济增长,要么经济硬着陆,为多年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过多投资付出昂贵的代价。
我们判断维稳之后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反复,明确的利好仍然没有推出,市场预期改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周四的反弹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后面还有反复的可能,投资仍需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