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需拿出三公明细证明“并不算最高”


文/罗竖一

      截至2011年7月21日为止,共有63个中央部门公布了其各自的三公经费,仍有四成未公布。

  据7月22日《京华时报》报道,7月21日,海关总署等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账单。其中,全国海关系统去年“三公经费”决算达5.03亿元,超过中国科学院去年2.87亿元的“三公”支出,目前位居第一,农业部以2.36亿元位列第三。目前,国务院扶贫办去年“三公”支出最少,仅为144.94万元。

  对于海关总署高坐“三公经费”支出的头把交椅,面对其支出的5.03亿元惊人数字,中国亿万民众热议不断,其中大多持否定态度,更有甚者,斥责海关总署随意“浪费”纳税人的钱。

  海关总署自个儿的解释则是:“海关实行垂直管理,下辖机构多,监管区域大,大多机构设在沿海、沿边等边境地区,点多、线长、面广。同时,海关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税收征管、贸易监管、打击走私等任务,车辆大部分为执法执勤用车,不同于一般公务用车,是开展执法执勤工作的必要保障。”

  由此可见,2010年海关总署支出5.03亿元是“有理有据”。

  然而,从7月21日人民网等权威媒体的报道来看,海关总署并未公布“三公经费”明细。

  换言之,海关总署的那5.03亿元三公经费,具体是怎么一一花出去的,全国亿万民众都不得而知。

  可是,依据《京华时报》相关新闻报道,就海关系统5亿多元的“三公经费”目前高居榜首的情况,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指出,考虑到海关系统的组织结构,这一数字“并不算最高”。

  至此,不得不让人感觉到纳闷儿,因为就现在已经公布了三公经费的63个中央部门而言,海关总署支出5.03亿元,已经是不折不扣的雄踞榜首了。

  王锡锌教授却因何抛出了“并不算最高”的高见呢?

  诚然,正如王锡锌教授所言,判断“三公”支出不能仅仅看绝对数字。人均“三公”支出以及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等都需要综合考虑。

  也就说,有关三公经费支出等,还要看相对数字。

  这没错,但事实上,包括王锡锌教授等在内的全国亿万民众,起码暂时都无法得出“并不算最高”的结论。至于原因,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这就是现在已经公开三公经费的63个中央部门之中,把三公明细列出来者凤毛麟角。

  既然如此,王锡锌教授又是如何得出“并不算最高”之高见的呢?难道是未卜先知不成?

  另外,王锡锌教授的这种解读,跟海关总署的“5.03亿元”三公经费开支,目前居于第一位之事实,其实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王锡锌教授讲的是海关总署的三公经费为何那么高,而没有证明海关总署三公经费支出“并不算最高”之可能存在的事实。尽管其语言表述是“并不算最高”。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包括海关总署等在内的中央部门,都需要早日拿出三公经费明细,以充分证明自身支出合情合理,甚至也合法,不然,“并不算最高”之类的话,就只会成为一句忽悠之词,而为民众所唾弃。(文/罗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