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调控何时有效?


  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计人民币2.625万亿元(合4,057.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9%;1-5月份的增速为34.6%。尽管国家正努力增加保障房供给,但仍担心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从加息到行政手段(例如房屋限购令)等一系列措施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总体上,限购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虽然房地产市场可能因此遭遇硬伤。但是胡锦涛和温家宝都一再强调,房地产调控绝对不会放松。房价的下降也许就指望着国家领导人的严抓严管了。针对这一消息,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中央计划对一些房价增长过快的二三线城市实施限购措施。周二在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表示,将坚持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房价过高的地区要加大调控力度。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国家为了改善民生住房问题,同时也是为了给通胀中的经济降温,采取对房地产业适度的打压、甚至是过度打压都对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有利。而保障房的建设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事情,而社会流动自己的充裕如何聚集到房地产的保障房建设上,是一个需要多方协调的工作。有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的经济规划部门正在考虑推出更多行政手段抑制不断上涨的房价,手段可能包括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反暴利监管规定。这可能是外国媒体能够想到的最严厉的措施了,国家会不会干预企业内部的事情,是不是会对房地产企业搜身?这些都是猜测而已,只能说明,外国记者对中国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是真心想让老百姓买得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中央一心一意、下定了决心要把房价降下来,一方面是惠及民生、一方面也关系着政府信誉和执政能力。现在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是仍然火爆,虽然一些数字反映地产市场冷清了很多,但是总体上由于前几次调控的失控,老百姓对中央的调控失去了大部分信心,即使中央三令五申、表态坚决,一些刚性需求者还是宁愿相信房地产界朋友的分析,而不愿意放弃在现有价格基础上参考买房的打算。投资客本身就是游戏房地产的,他们看到有人拿刀来了,不乱是不是威胁到他们,他们都会首先逃之夭夭。而购房者则在吵杂的房地产氛围内失去了清晰的判读。

  周二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截止6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新开工超过500万套,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50%。在建保障性住房预计年内建成400万套以上。这次会议也明确指出,地方政府调控有些松懈,国务院要求继续加大调控力度。同时也指出: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和贷款支持力度,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要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分配制度和退出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公正、管理科学有序。从国家的统计数字来看,并不像媒体分析的那样,保障房今年肯定完不成任务。现在看了,万事开头难,上半年开工超过50%,能够超额开工保障房建设,下半年指定能够完成开工任务。从今年开工的一千万套住房数量来看,基本上能够满足保障房建设的三分之一需求量,也就是说保障房在明年大批量的住进去之后,“希望”的曙光开始显露,头脑发胀的购房者也开始进入政府指导下的保障房和廉租房身份“验证”程序,市场将开始降温,随着第二批保障房一千万套的再建设,人们对住房的预期将大大加强。等明年年底人们对住房的态度将发生彻底的改变。只有开发商手中的房子,他们现在仍然认为自己非常强势、仍然认为房子永远不愁卖。所以指望开发商存量房增多能够使得房地产降温、出现拐点,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开发商投入的钱和预期收益已经挂钩,要让他们脱钩没有那么容易的。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明确信号,以及保障房建设的进度,以及开发商存量房的增多等事实,参照城市流动人口的逐渐稳定,城市住房的困难将从明后年开始缓解。特别是这次会议基本上从土地出让、开发商监管、保障房建设、城市廉租房和出租房的监管来看,妨碍城市住房供应矛盾的灰尘将被彻底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