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认识经济学


我怎样认识经济学
——《经济学》(萨缪尔森、曼昆)笔记(一)
社会工作硕士徐新豪
写在前面
我迫不及待的下笔记录下自己的思想及过程。一是兴奋原来这就是经济学,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啊;二是怕自己不肯动脑子儿养成健忘的习惯,所以记录下来以便能够更好地被回忆,特别是一些核心的概念、理论。有一点我必须说出来,即自己原来确实不怎么喜欢什么经济学,甚至根本没打算学,没打算了解、听说过它。现在看来,是我的想法幼稚、思想封闭了。对于我来讲,经济学应该算是新东西,因为原来没有接触过,或者说接触确实不是太多。对经济学的不感兴趣说明我对新东西的接受能力或者意识不够好。应该加以注意。翻了翻曼昆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当然还没有读完),突然发现自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十分高兴。仔细想想,已经有那么多人已经曾经或者正在“独上高楼”、“衣带渐宽”、“暮然回首”,自己只不过是众多后生中的一个罢了,并没有什么可喜,或者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我的无知而已。于是我态度缓和多了、小心谨慎多了,翻开书甚至有些不敢呼吸的感觉——一定要慢慢地读,否则不要说有些东西理解不了,更不要说写什么读书笔记、与指导老师讨论了。
这是真实的情况,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我为了完成涉足新领域、完成读书笔记并与导师讨论,必须付出迟交其他课程论文和放弃其他更加感兴趣的阅读的机会成本。但是不管怎样,读点经济学总是好的,老师的话错误的几率不一定高于正确的几率,所以我还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阅读吧。阅读过程充满了各种可能的复杂感情,正如在一页页眉上写道“我无法抵御经济学的魅力,但同时确实对它不是怎么感兴趣。这是如此的矛盾。正如我有时并不知道我为何这样的伤心。在不知不觉中,我却进入了心理学”。
究竟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这个问题必须要回答。我想这是个持续的问题和过程,一下子回答不了,它也必将体现在我的整个读书笔记上。
现在先说一点,以后想到了再加上去。
我所喜欢的经济学定义
见到一个新名词或者虽不是第一次看到但从未深究过的词,我一般先去查字典,这次也不例外,我想这更加有利于我深刻完整的理解什么是经济、经济学、经济学家和经济理论?与我到底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不能糊里糊涂的学习,我来上学的机会成本是如此之高。
首先来理解什么是经济和经济学吧。从英文来看,经济写法是economy,可以为经济,经济结构、经济状况。从中文单子来看,经,意思较多,有织布的经线;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常规、原则;经典;经过、经历;度量、划分;上吊等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193页)济,意为过河、渡;成、帮助、接济;有利、有益;停止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171页)从词来看,经济,作名词,是说经济学上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个人生活用度;形容词,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属性词指国民经济有价值或有影响的;用作动词指治理国家,如经济之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717页)在经济学意义上常指做第一意,即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经济学,economics,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os,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曼昆,《经济学》,第1章,第3页)汉语中,经济学一指政治经济学,二指研究国民经济各方面问题的学科。它包括理论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718页)实际上,现在经济学还经常被分类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萨缪尔森 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第1版),还有诸多的分支经济学,如公共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等。
下面从经济学研究角度来看经济学的感念吧。和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一样,经济学有诸多种定义,几个比较常见也是比较经典的定义有:第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马歇尔)。第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个侧面,即目的和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手段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罗宾斯)。第三,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人们增强洞察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译者序,萧琛,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第8页)。第四,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环境、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的趋势(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第1页)。第五,具体来讲,经济学的定义更多,正如萨氏所说列一个长长的清单绝对没问题,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自不同的人中间分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定义,各个不同的定义都有自己表达的不同侧重点和意义。
上面诸多定义中,最后一个太专业化了,即使它包含了经济学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时稀缺的及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第四个定义太宏观了,有点儿无所不包的意思,而罗宾斯的定义比较拗口。我比较喜欢其中的三个定义。第一,也就是本意,即“管理家庭的人”;第二,“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人们增强洞察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第三,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物的学问。其实这后两个意思差不多,喜欢可能和我的经历及感受有关。我是个感性多于理性的人,同时面临选择时会犹豫不决,因为我总是想考虑的更加全面些,这些反而增加了我的选择时间。如果经济学可以让我选择的时候更有效率,何乐而不为呢?喜欢第一个定义即本意“管理家庭的人”,我已经组建一个家庭,但是对家庭的了解和实际的操作,是知之甚少,如果有了经济学思维,可以让我更加愉快地处理家庭事务和一般所谓的俗事,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从感性人变为理性人(或者说学会经济理性人思考)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重要基本假设之一,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或者说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经济人首先应该是理性人,因为他要经过思考、判断和推理才能知道如何做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我是一个感性多于理性的人,并不表示我没有理性,可情况往往是大家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感性多于理性,那么就倾向于认为这个人是感性人而不是理性人,所以,我是感性人。感性人感性思维占据上风。说到这里,就觉得自己要想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不失败,就应该从感性人变为理性人,起码应该学会像经济人一样思考问题。
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如何看待经济学中的各种假设?我知道,有些假设不一定正确,平常说话、判断都可能是根据一定的假设,但经济学里的各种假设,应该怎样看待呢?比如重大假设,人是经济人,比如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加以有效地利用。人到底是不是经济人?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并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经济人存在的严重的缺陷。他指出人是有限理性人,而不可能是无所不知的,人们追求的不是最大利益而是满意。到现在,经济学家们没有对有限理性的一致看法。我也是心存疑虑。资源是稀缺的,这个我倒是认同。但是社会能不能总是有效地利用呢?在经济学里的分析,有一个重要的基本感念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个经济体;没有能够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而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就说它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这只是理想的状态,但可以用来分析经济体。我想说的是,社会能够有效利用或者不能有效利用又能代表什么呢?
学会像经济人那样思考,不会有什么坏处。但从我本心来讲,我是追求自由与浪漫的。当面临我的需要时,比如饿了要买一包方便面吃,我当然会考虑它的价格,但又不是十分考虑它的价格,我的做法是在超市里拿了就走(当然要付钱)。这时候,我的这个需要就是缺乏弹性的。在做事情上也是,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办事情办成,不会十分苛刻的去要求自己的代价。然而这样做是不对的。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自己需要就一定要做到吗?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做到,但是合理吗?这样做事是不对的。不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成果,也就是说效率不高、效益不够!很可能是忙活了一大阵子,没有什么收获,这是很要命的。所以,应该学着像经济人一样思考。但是我同时觉得,不能完全、十分苛刻的要求自己像一个经济人般做事,那样同样不可思议。或许现在我回到了有限理性的位置。人,是天底下最有意思的动物!直到现在,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就能解释所有的有关人的话题、问题、现象、行为。这个事实得承认吧。如果大家都按照经济人般做事,那么这个世界会怎样呢?我不敢想象。
但是,终究,要学会经济理性思考。
生活中到处充斥着经济学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的意识到,其实我们生活中充斥着经济学,只是没有把它放到专门的学问里去讨论而已。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经济学的影子,我们也无时无地在讨论、利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方法。
我要写经济学读书笔记,还要完成9门课程论文,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以及如何分配在这两者上的时间便是经济学讨论的话题,比如机会成本。如果我现在只剩下10块钱,我就要决定用它来购买什么。是一包香烟还是一碗面条?如果我刚刚吃过3笼包子,我还要选择是再买一笼包子或者一盒香烟,这里就又有经济学概念了,比如边际递减效益。假若第1笼包子单位是1,满足的效用是4,那么我刚吃完3笼包子,第4笼包子对我的需求满足的单位是1,但其效用却只有1了,效用是递减的,为什么?很简单,没有吃第一笼时很饿,非常需要,但吃过3笼之后,已经不怎么饿了,需求没那么强烈了,其效用也就减少了。现在如果我们常说要提高效率,要提高读书效率、办事效率等等,其实效率这个词不是经济学概念吗?还有当我们存钱时,有没有注意到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是多少呢?如果央行公布提高0.5个存款利率,那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还有如何分配的问题,为什么房价那么高呢?富人买得起而穷人买不起?通过市场的竞争和运作就该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在城市屡屡出现地王?而农村的土地却没那么高价呢?但是在撤村上楼的过程中,又为什么农民有的不愿意上楼呢?当然里边有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原因?可是出现这样的事情仅仅只有利益的驱动吗?经济学在里边起到什么作用呢?
还有许多。我们提的社会体制、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这30年来听到的最多的词汇之一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与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异同?它们都是种混合经济,经济中既有市场、又有计划,当今各经济体没有哪一个不是混合经济(萨缪尔森《经济学》)。这种混合经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我们上大学那么贵?因为教育产业化、市场化了。教育能产业化、市场化吗?很明显不能,但是我们这样做了。现在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是个好事儿,希望更加注意、持续注意。
2010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