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过得很开心,上午听完本校老师的课后,下午又特地请假去师院礼堂聆听纪连海的学术讲座《话说鸦片战争》。通常碰到读书和听讲座的机会,我家肯定是倾巢出动,这次也不例外。我那孩子一点也不含糊,不仅自己请了假,还要求丈夫帮他的同桌搞了一张票。到地点后,丈夫先进去找座位,我则站在礼堂门口等候,蓦然看到孩子和两位同学一起走过来。原来孩子的另一位同学自己能找关系进去。我很惊讶,可不能小看现在孩子的办事能力,更不能漠视这些孩子们的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
进礼堂后,发现听众不仅有教师和大学生,以及协办单位移动公司的员工,还有不少稚气未脱的中小学生,甚至白发苍苍的老人。由此可见这百家讲坛的影响力是如何家喻户晓,雅俗共赏。历史完全可以通俗地解读,文化也没必要板着面孔,高高在上,严重脱离普通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我坐在偏后的位置,看不清纪连海的面容,只能靠听来“触摸”这位历史老师的精神脉络。他讲了两个多小时,开宗明义,是讲历史,讲课重点放在鸦片战争的战争过程上。
没听讲座前,我自己对百家讲坛肯定没有同事们那么关注,感觉自己读的史书也不少,没必要去接受历史知识普及教学,这纪连海的节目也只看了几分钟。在我的印象里,纪连海是一个讲课幽默的中学历史老师。我要去听讲座只是想身临其境,现场感受一下名师们的授课艺术,能学上一招两招总比呆在中专校园里虚度光阴强。
没想到这一百二十多分钟听下来,的确应了那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恍然大悟:纪连海当年之所以能在全国一百位中学历史教师中脱颖而出,绝对不是靠人际关系(据说碰巧教了阎崇年的儿子的课),也不是靠他的口才,讲坛坛主中有好几位口才比他要好,而是因为纪连海的确治学严谨,是学者型教师。他尊重历史,不人云亦云,有真知灼见。他这次来师院讲学,他这个题目很不讨巧,讲得刚好是中华民族近代史的开端,又必须涉及到清朝无能被动挨打的局面。更何况听众中很多人有当今中国处处不如外国的思想,包括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
即便如此,现场听众笑声阵阵,几次爆发热烈的掌声。我不能不佩服纪连海的临场驾驭能力,敢说真话的勇气,严于律己的敬业态度。
我们也带了摄像机进场,但工作人员好意劝阻,不允许摄像。这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还有社会对名人过度关注,稍不注意哪句话没说好,传到网络上,定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纪连海此前已经遭遇一次大禹“婚外情”的风波。我就不去转述他的学术思想,以免以偏概全,或者断章取义,给名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就叙述一下现场学生给纪连海的几次掌声的由来。
第一次掌声是他一出场,他人还在礼堂舞台南侧,就恭敬地给全体听众深深鞠一躬(标准的90度)。
第二次掌声是在开场白,他说“有人问我,你现在出名了,你还在当中学教师吗?我很明确地回答:当然是当教师。我除了会教书,我还能干什么?!”
第三次掌声是讲到中英两国开战时的国情,他以海量的历史资料来证实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英国刚摆脱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第四次掌声是因为他客观讲了清政府将领英勇抵抗的史实,特意停顿一下申明自己和阎崇年都是汉族人,只是尊重历史,并不是刻意为满人说好话。还强调他的“纪”姓和“纪晓岚”的“纪”没有什么联系。
这第五次掌声最为热烈,我也情不自禁鼓起了掌。在现场提问环节开始前,他被舞台的十来盏巨型灯泡烤得汗流浃背,他两个小时没喝上一口水。这次停下来喝了几口,为此他做了一个说明:“咱当教师的有两个不准。一个是不准坐着讲课,一个是在学生面前不能喝水。在办公室里,你如果正在喝水,听到学生的敲门声,你得将水杯放好。等到回答问题,学生出门后,关上办公室的门,你这才能喝水。”话音刚落,下面掌声雷动。这次掌声持续的时间最长。我也不由佩服起现场这些未来教师们的悟性。这肯定是师德教育的最生动实例。
我肯定不再认为纪连海靠幽默来征服他的学生,他这位名师的成长之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即使没有央视百家讲坛这一传播平台,他也一定能成功。他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学历史老师。在大学礼堂的讲台上,他看似随口说出的几句话,记下来绝对是精彩的书稿精华。那绝对不是靠抖机灵,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而来,人家的史学功底基础扎实,他这才叫博古通今,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聆听纪连海的讲座后,我那颗被纷扰现实搅得有些浮躁不安的心,宛如灌了甘霖,顿时亮堂。我也更淡定了,不再左右摇摆了。回家第一件事,上网搜索纪连海博客的系列历史博文,打算系统阅读。第二件事计划这个暑假好好阅读《左传》。如果有空,这三年将二十四史再系统通读一遍,过去只是看《史记》和《资治通鉴》,仅看那些史书是不足为训的。
事后搜索纪连海的博客,看到他的《齐文化》研究系列,我这才明白:师院为什么能请动纪连海?原来我们这是沾了历史名人的光,管仲、老子、庄子、三曹、华佗,还有刘琦、欧阳修、苏轼,还真得感谢这些历史名人。
我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时期偶然听了一位真正学者的历史课,人生课,我把这次听课看成我的一次人生契机。我会更专注,淡泊,绝对不会被那些潮流裹卷走弯路。纪连海,就是我人生的一面镜子。
http://blog.163.com/zhangwentai2005@126/blog/static/11169339201153453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