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力量


  

小时候学课文说,人的头盖骨非常紧密,一直无法不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分离,后来就用了种子,加以土壤、水,然后种子就将头盖骨分离开来,从而可以看到种子的力量,是的,种子的力量在于种子不单单是是一个种子,不单单是一个大豆、玉米或者说小麦,而是一颗种子,有着其自身的生命密码,有着你所不知道的信息,遇到合适的气候、土壤和水分就能生长,就能够创造出全新的生命,其包含着生命的密码。
 
我们人类与动物的主要不同就是我们能够学习和适应,并且在学习和适应中不断地改造自己,使自己呈现出与以前不同的面貌,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别人的经验转换成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如果我们真的加以留意、加以思考,它们就会向种子一样吸取营养,由没有生命的话语、文字变成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实现我们的改变,要真的掌握知识并其发挥真实的力量,这些知识必须要能够和我们已有的经验、认知相关联,有人比喻说,我们每个人的知识以及意念系统就是一个站车,我们是边走、边装、边丢弃,只能哪些和我们的汽车能够相关联、能够悬挂上去的知识才能积累下来,变成指导我们行动的知识,并且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部养分、不断嫁接新的知识,从而使得知识战车越来越有力量。
 
照佛家的说法,种善因、做善举,才有可能得善果,没有善因,不能得到善果,有了善因,没有善举,亦不得善果,世间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看,好心做错事的比例应还大于坏心做坏事的的比例,坏人不多,满脑子坏水的人更少,更多的是靠着自己判断而行事的人,有善念,有善因,而因缺乏有效的方法、工具或者对节奏的把握不够而导致善念下举动成了恶举,善果之不易得如同失败之太容易一样,一步错误就可以了。
 
“积极主动”是善念,以主动之姿态代替被动之响应是善举,不断开阔的人生将是善果。
“系统思考”是善念,以更大的视野来看待问题,以设身处地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事情的妥善解决将是善果。
“求真务实”是善念,以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理性客观,明辨是非而不是选择立场的方式来面对生活,充实有效将是善果。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善念,十五岁而明白自己想要的,并坚持不断学习,三十而立,物质立、精神立,不依附、不依赖,四十而得智慧不为表象所迷惑,五十、六十、七十而将一切纳入、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可以做到既“从心所欲”而又“不逾矩”。因此孔夫子成为圣人。
 
要有“知”的善因,“行”的善举,方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