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从“春秋”转向“战国”时代
文/ 章惠芳
一看这个题目,恐怕有点夸张。“春秋”“战国”时期跨越上下几百年,而我们的楼市才几十年,再说到今年的楼市,更是白驹过隙,很难与这样的时代划等号。这里只想借用“春秋”、“战国”的一些特点来说明楼市变化的一些特征,还是有点意思的。
上半年楼市是胶着状态,消费者在观望,观望房价是否会跌;开发商也在观望:观望这次调控会否松转,甚至反转再来一次升温,观望限购限贷会否明紧暗松……五月杭州房交会一结束,很多开发商从中看出了些许市场变化的前兆,一方面因成交量低迷而感到压力,另一方面更因开发贷款越来越严、按揭贷款迟迟不到账、自有资金节节提高中,直接体验到了调控的分量。
接下来是突破还是硬抗?这真是道哈雷姆特式的难题。
这一次,房产央企和大鳄开始行动了:中海紫藤苑以精装改毛坯,以团购名义羞羞答答地以“适应调控”的名义降价了;万科武汉一楼盘,更打出“拉低房价1000元/㎡”的标题;更有世茂天天降,保利时时抵……而滨江的金色黎明人气很旺,开盘的价格更是有小道消息不断传来,从23000元/㎡到21000—22000元/㎡,还有说沿高架那幢19000元/㎡,起价有更低的,让消费者更多期待。还有近几天本土的德信·中外公寓对外宣称首开均价14800元/平米,起价12980元/平米。冰冻的市场能否就此被打开,突破有否成效,接下来通过一些时间就可揭开和证明。
此时的楼市风生水起,正暗潮涌动。
上半年的楼市还是相对“温和态”的,如春秋时有个周天子在,诸侯之间仍有默契,还不至于大家撕破脸皮直接争斗。下半年的楼市,也许不必等到九月份,七八月份就开始“shopping”(“血拼”)了。如果调控力度不松,信贷依然很严,接下来楼市的“战国”风云将打响。
先是争霸:争眼球争人气争指标争销量,能争的要争,不能争的创造条件也要争,争抢市场份额,现金为王。
接着暗战:有做加法的,有做减法的,有买一送一的(如车库甚至送汽车送美国房子的),有明升暗降的,有团购网购的,……真可谓百花齐放,更是触目惊心。
最后是杀伤力取胜的价格战。非到关键时刻,大家都不愿开战,但到了万不得已,这一战势必会一触即发。
当然,楼市从“春秋”转向“战国”时代,还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调控依旧,力度不减,中短期难见松绑。“限购禁售”这种计划经济的调控方式,的确是把楼市的需求市场生生地打击缩水了。需求缩水,供求又迎来2009土地大年的开盘高潮。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不仅仅是今年,未来一二年都有影响。试想今年买了首套的,接下来再买就是二套或买不了房了(指外地人);而买了二套的,短期已没有购房指标了。外地人需求市场又被限制在外,如上海、杭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的确需要自力更生救市了。
二是信贷政策没有松动,甚至越来越紧,现金流受限,开发商的“杠杆效应”锐减,资金吃紧或对后期土地市场也可看低的前提下,早出货早受益,恐怕会成为大多数开发商的主流。
三是消费者预期发生变化。对楼市看涨时,没钱也会筹钱,砸锅卖铁来买房;一旦看跌,有钱也会找借口。同时二手房市场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助推剂。二手房成交量低迷,置换不活跃,一手房市场也会受影响,更何况现在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已占杭州楼市的半边天。
楼市战国时代来临,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