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药家鑫”:带给我的教育思考——高等教育 学以致用是正道


【背景】

 

连勇、北大法律本科学士学位、在北京工作创业,看到这三组关键词,应该非常的光鲜!而被女友抛弃、创业失败、司法考试落榜等一系列打击,而立之年的连勇情绪失控,将不满11岁男孩乐乐(化名)残忍杀害后,又以绑票名义索要15万元,这一系列的关键词却怎么看都有些灰暗。

 

                  
                            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的杀人凶手连勇在法庭上忏悔

 

但是,在光鲜和灰暗的鲜明对照里,高分、文凭似乎都是绕不过去的门槛,学以致用似乎被扔到爪哇岛那条最深的海沟里,没有人愿意提起……

                   
                                   乐乐母亲及亲人伤心欲绝、痛不欲生

 

A.不要总拿文凭说事了!?

 

   一个高考,改变了许许多多平民子弟的命运,也包括农民的儿子——我姜岚昕,在那份空前绝后的公平公正面前,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不但为亿万中国人民所认同,更激励着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犹如排山倒海般,后浪冲击着前浪,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本世纪的强势崛起,有她的功劳!

  一个钱学森,让我们对世界级的科学家,也包括大师(这里不能包括诸如上海市等政府部门颁发的所谓大师头衔)产生了无限的遐想,甚至是垂涎!一个绵延不绝,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近五千年,一个心灵手巧没有任何残缺的优秀民族,怎么现在“登顶”,跨越现代科学这块高地竟然那么的艰难?!

  有学者说,现在的中国人变得浮躁了,变得不爱思考了(思考的仅仅是看得见的金钱和美色),尤其是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裤裆经济泛滥、作恶几近不受惩戒”的癫狂之后,我们整体的浮躁感越加强烈起来,唯文凭马首是瞻,甚至唯“沾点洋骚、来点洋屁”的洋文凭马首是瞻开始风行了起来,以至于多年的痼疾在虎虎生威之年集体露了野,一大堆“西毕生”集体露出了小尾巴……

  反讽的是,一方面,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出现了大面积的招工荒(应该称作“技工荒”更为准确),熟练工人不够,甚至于没有一技之长的“工人”也在好高骛远;另一方面,就是我们面对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大学,依然培养着工程师不像工程师,技工不像技工的“高素质人才”,“唯文凭论”不但没有降温的趋势,相反,全民对“高文凭”的期望值却在持续提升!

  学为所用,学以致用这些中国教育的精髓,怎么就轻易被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丢弃的一干二净?我姜岚昕不明白,但是,姜岚昕和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要力所能及的改变,虽然,扭转这一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必须从点滴开始,但是,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尤其是未来中国社会与人才培养,我们必须抛弃“文凭一箩筐”的无用功和集体荒唐!

 

B.学以致用是关键!

 

  必须看到,钱学森是高学历的,当然,钱老也拥有与之高学历匹配的高学识和非凡成就,但是,看看我国知名的大师“文凭”,先说陈寅恪,这位从少年就留洋的国学大师,可谓有条件拿回一大筐文凭,他没有为文凭而学习!

  再说数学大师华罗庚,这位只有初中文凭的数学家,在剑桥留学时,导师告诉他“别人需要四年拿到的博士学位,华罗庚两年就可以拿到”。然而,华罗庚认为,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多角度学习与数学研究有关联的课程,而不能为了文凭去花费与研究无关的时间。对于两年就可以垂手可得的那个烫金文凭,华罗庚拒绝了!

  必须承认,连勇的文凭可谓不但超过了陈寅恪和华罗庚,数量也多于这两位大师(据媒体透露出来的,连勇已经有两张文凭),但是,两张有如废纸的文凭不但对连勇在北京工作和创业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于出现“被女友抛弃、创业失败、司法考试落榜”等所谓的打击之后,小伙子就制造了害人、害己的惨剧……

  在这里,如果套用蔡明装嫩、装纯弱弱的来一个“为什么捏”,回答也超简单,一味的追求高分,必然造成心智的不完善,由此引发易怒、狂躁,甚至抗压能力差等种种病症,把这样的“病孩子”不负责任的推向社会,惨剧自然不可避免!这是在经济转型时期,致力于“中国大学发展方向”和“中国大学发展思路”的我们必须集体反思的地方!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高等教育的方向不该是光看考分,更不应该是看你有多少有如从临街复印店纸篓里拣出的平庸,也无用的“本本”!“学以致用”这一历久弥新的祖训,也是最大真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该那么难!

   在中国经济走过粗放经营跨步向高层次调整和跨越的今天,偏离了学以致用正道的高等教育,不能在偏离正轨中继续狂飙了!这是我姜岚昕的呐喊!

 

【主张】

               
                                    我在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前留影

 

   一个药家鑫,让我们从家长、小学、中学到大学完善、升华心智“教师之旅”之残缺反思良多(见上篇博文:高等教育——完善与升华心智是关键!),一个连勇,则让我们对考证、考本泛滥出现的高分低能的迷途狂奔,尤其是禁不起风浪酿成的惨剧无比唏嘘!

   还是画蛇添足的再说上一句:我们不期望华夏管理学院出现李家鑫,或者张家鑫,也不期望出现张勇、李勇,期望我们的学子,在坚持学以致用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走的坚实,走的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