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里流传的消息,多数对悲观者有利。据《华尔街日报》见到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高盛集团证券部驻伦敦的银行家James Westwood建议客户退出一项看涨人民币的交易。高盛于2010年6月份建议客户使用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押注一年内人民币升值。无本金交割远期是一种允许投资者交易人民币的金融合约。高盛推荐的合约的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6.7550元,到6月10日合约到期时,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6.4853元。
此举引起关注的点,在于高盛表明了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在短期内略有下降。尽管Westwood表示,高盛对于美元兑人民币的基本观点没有改变,预计今后几个月美元兑人民币的跌势将会延续甚至扩大。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建议是战术性的,旨在锁定利润并避免该汇率短期波动风险。Westwood也指出,高盛仍推荐另一个看涨人民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合约到期日为2012年12月4日。
眼下,市场处于敏感不安的状态。北京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使人担心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将快于预期。上周,《中国日报》援引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的话报导称,随着政府给经济降温的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奏效,未来数月,中国进口增速或将放慢,出口前景也不容乐观。之前,中国5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5.5%。投资者相信,如果政府不采取更多有力措施给经济降温,CPI还将进一步上升。而如果抑制需求的力度过大,中国经济前景可能受到伤害。
上周五,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至人民币6.4757元。这应该是北京允许人民币进一步适度升值,并或将扩大人民币交易波动区间的迹象。但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人民币单力升值的信心暂有减弱,反映美元兑人民币今后一周波动性的指标引申波幅上升(美元兑其他货币的引申波幅下降)。本专栏也曾提及部分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感到忧虑,担心可能出现较大幅振荡,并因此开始做空人民币。
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货膨胀预期和伴生的政策紧缩预期交替向市场施压。周一,惠誉国际评级中国区银行评级主管朱夏莲表示,经济状况对于贷款质量恶化的程度至关重要,而基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的结构性问题,未来的不良贷款总量将比当前的较低水平有所上升。中资商业银行或许能够很好地应对贷款质量小幅恶化的问题,但一旦不良贷款率突破5%左右,就可能需要中央政府动手干预。
我以为,存在这样的风险,即中国经济面临相当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刺激经济付出了人为压低资本成本的代价。长期处在廉价的信贷环境中,信贷需求过多。而人民币实际利率为负值,迫使中国内地储户为追逐收益率而冒更大的风险。总之,宽松的货币环境、过高的信贷增速既加剧了通货膨胀,更导致部分领域出现资产泡沫。此时,中国央行动用利率工具的频率非常关键。昨天,《上海证券报》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的话报道称,为控制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中国2011年应当再加息两到三次。
所以,北京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仍应倾向于加息而不是仅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这一过程中,对投资者来说,必须研究未来两三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