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媛:杨老师你好,还剩九天就要开学了,玩了一个假期,在这九天里我能有所突破吗
杨永龙:你要怎样的突破呢?
圆媛:满满的安排了一天的任务,这个任务其实从刚放假开始我就安排了,但每次都完不成,拖到了现在,对于我来说,坚持学习一个小时都是困难的,只有三分热度,我该怎么办呢?
杨永龙:你今年上级年级了
圆媛:高三,有点晚吗
杨永龙:你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了吗
圆媛:不知道怎样才叫明确,就是在九天里尽可能把所有作业完成,我的弱项科目是历史,地理,政治
杨永龙:高三学生的大目标是考大学
圆媛:是的
杨永龙:同时高三也是考试最多的一年
圆媛:嗯
杨永龙:那么我们的具体的目标就往分数增长上来考虑
圆媛:很难的,特别是历史
杨永龙:比如,上次考试的总成绩是400分,那么我们就设定下次考试增加50分
圆媛:哦,我这次期末考试考了33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大学吗,我现在杂念特别多
杨永龙:然后根据具体学科的学习情况把这个增长的分数分配到各学科,这样各学科就有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
圆媛:嗯 你继续
杨永龙: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
圆媛:我总是制定计划之后总觉得自己制定的计划没用 然后就放弃了 坚持不到最后
杨永龙:一旦有了这样一个目标,接下来你要切切实实的决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自己将会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与代价,以及用什么样的行动--确定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行动与计划(包括长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天计划,用白纸黑字写出来)。世界上既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儿,也没有东游西浪就能达成目标的。
用此时此刻就去执行计划--锲而不舍的行动以及钢铁一般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恒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自己所设定的计划,每天上床之前检查验收。当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之后,你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褒扬,比如,今天我做的作业这么多,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这么多作业,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甚至比别人又多学了一些知识。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此每天反复,用不了多少天你就会把学习真正接纳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当然学习热情也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就会步步为营不断扩大战果,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成功。
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当自己不执行计划的时候,就让自己意识到后果,比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业荒废→考不上大学→“毁了我这辈子的前程”,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
坚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的定理,它是说,当一个人坚信某件事要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的去寻找和发现符合自己所期望的正面信息,而不断获得的正面信息又会给我们强大的信心,我们的行动也会在这样的信心之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那么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也就会在我们坚实的行动之中如期而来。
圆媛:嗯 谢谢,还有一个苦恼,我上课总是回答不上问题
杨永龙:这说明你没有抓住学习的关键
圆媛:那别人……看来我应该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杨永龙:学习的关键是回归课本,把高考要课的科目的课本读精读透,只要你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并力争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水准,那么你就一定会在课堂上应答自如的
圆媛:我也会吗 我总觉得那中自信开朗的我离我很远
杨永龙:关键的是你需要认真踏实的读课本
圆媛:嗯,我会的
杨永龙: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就像我在上面所说的高考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扎进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
我建议你从此时此刻开始就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读完三遍课本的切实行动计划,并按部就班的做执行。只要你真正做到了“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那么你就完全有可能在2010年的高考中考上你理想的大学的。
圆媛:嗯 等半个小时之后就开始行动
杨永龙:你要知道高考80%的试题都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当你抓住了课本那么也就等于抓住了高考的80%的分数,我想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你肯定会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分数哦
圆媛:是吗
杨永龙:当然了
圆媛:呵呵
杨永龙:下面我把读课本的方法告诉你,供你参考:
第一,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第二,读课本,画出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第三,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第五,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
第六,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第七,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八,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中对所面对的知识善于思考--从更多更广更深更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遇到问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自己能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在老师讲课中寻求答案,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课后及时请教老师)。这样无疑就促进了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同时在学习的时候善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摸索方法,巧妙地学习,科学地记忆;同时也善于比较,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联成网络、存同求异,区别运用。进而使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
在解题时从课本上的习题入手,课本上的习题比较简单,做起来也会比较轻松一些,课本上的习题做完之后再由浅入深,遇到不会做的题之后要有意识的强迫自己不看答案、不看书套公式、不求助于别人,而是静下心来,积极调动自己的大脑知识库,主动寻求解题思路。这样由浅入深地训练自己,加上对常见题型的归类分析,再见到习题时就会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做起题来也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平时做题时,对于那些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的题目,要注意审两遍题,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就会让我们联想到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圆媛:嗯,谢谢啦 让你费心了
杨永龙:呵呵,没有关系,只要你通过一年的切实行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那么我就是最高兴的人之一
圆媛:嗯,非常感谢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