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预示我国经济正走向轻度滞涨


  电荒尚未消除、美元依旧维持弱势、中东和北非局势依旧动荡,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基本要素并未解除,多方因素让我国通胀压力进一步攀升。就此,亮报采访了韩和元。这位经济学家多年关注中国宏观经济,曾以翔实的著作表达了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忧虑。在此次采访中,韩和元对我国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做出初步研判:“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最有可能陷入轻度滞涨——经济增速弱有回落,但通货膨胀率将继续高企。”

  “电荒,预示我国经济正走向轻度滞涨”

  在电荒没有明显改善之前,政府仍将以控通胀为主。这有可能促使经济因此出现超调而回落,这将构成我国经济在下半年出现回落的重要因素,预示这我国正逐步走向轻度滞涨。

  电荒预警:政府控制经济增速

  记者:针对电力需求强劲,供应不足的情况,我国的经济形势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韩和元: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清电荒发生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能源生产增长落后于能源消费增长。

  截至2011年4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9.8亿千瓦左右。虽然,火电装机同比降低1.4个百分点,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同期风电装机比重却相应提高了1.2个百分点。1~4月份火电新增装机比上年同期减少388万千瓦,但同期水电、并网风电分别新增212万千瓦和324万千瓦,均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数据显示,1~4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530小时,同比增加21小时。

  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旺盛的需求。1~4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达14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另据国家能源局数据,4月份全国16个省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增速最快的是新疆达到34.8%,而内蒙古、甘肃、宁夏的增长速度也分别达到22.3%,17.5%,18.1%。华东缺电大省浙江、江苏的用电量同比增速也分别为7.3%和11.3%。

  综合上述因素,当前能源消费需求增长明显快于生产增长,这也说明了我国经济仍处于良性运行区间。也正是因此,我们判断在电荒没有明显改善之前,政府仍将以控通胀为主。这将构成我国经济在下半年出现超调而回落的重要因素,这也预示着我国经济正走向轻度滞涨——经济增速弱有回落,但通货膨胀率将继续高企。

  记者:就目前的通货膨胀预期,缓解电荒应如何进行?

  韩和元:电荒要想有明显的缓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良性的改善,即我们的电力生产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供给与需求实现平衡。但我们知道产能的增长是需要时间才能实现的,这里存在着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投资周期,所以靠这种方法在短期内实现供需平衡显然有些不现实。

  而第二种可能是,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使得电力供需结构逐渐平衡,改变电力生产增长落后于电力需求增长的状况。除了抑制高耗能企业增长之外,调整电价也是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

  就目前情况来看,每度2分钱的涨幅对企业成本的实际影响不会太大。但电价上涨这一事件的背景——人工成本上涨、资金成本上涨、水费上涨、油价上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任何一个可能加剧CPI上涨的因素都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非居民用电价格上涨的直接结果是强化了人们通货膨胀的预期。

  记者:在政府调控下经济增速放缓,会对我国的能源经济造成哪些积极影响?

  韩和元:在政府调控下,如果经济增速放缓,对能源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小能源生产增长与消费增长之间的差距。

  缩小差距需要政府两方面的调控政策,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能源投资的力度,我认为政府当务之急是加大新能源的投资力度,在能源战略上主动出击,使我们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导权。另一方面,为减少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政府或将再次对那些高耗能的产业予以调整,这对于我国良性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

  国际压力:能源成本被拉高

  我国以能源为主要进口品的经济结构,决定了通货膨胀就会以成本的形式输入到我国,而这又将进一步拉高我国能源成本,进而拉高国内通货膨胀的预期。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加大政府调控力度让经济暂时放缓下来。

  记者:包括上调非居民电价在内,我国能源价格上涨的预期已经非常明显,您认为这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何影响?

  韩和元:除了非居民电价上调这个内部因素之外,我国能源外部环境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不容忽视,简单来说就是,美元将依旧弱势,抛开汇率与货币因素,单就能源而言,便对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造成很大压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稳定增长,自1992年开始我国就已从能源出口国转变为一个能源净进口国。“我们的经济问题,总是由石油供应中断造成的。”美国前总统布什的智囊唐纳德·卡根教授的这句话,恰恰可以说明我国能源问题和经济问题遇到的麻烦。

  当前国际秩序简单概括,仍旧是“美元+石油”主导全球经济发展。而在这个“美元+石油”体系中,我国并没有掌握主导权。

  一方面,我国在能源储量方面缺乏话语权。我们缺乏诸如俄罗斯、中东那样丰富的能源。另一方面,国际能源价格被美元操控。虽然2008年金融大海啸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试图绕开美元进行国际结算,但事实上,美元仍是目前国际社会的储备货币。全球90%的金融资产和75%的国际贸易还需要用美元来结算,并且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也是用美元来计价。

  据路透亚特兰大6月7日消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当天再次暗示美国经济放缓。此外,明年恰是美国的大选年,对奥巴马而言,谋求连任最经济的办法就是继续让伯南克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开货币水龙头,通过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驱动美国经济增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释放大量美元,“美元+石油”的国际体系必然会拉高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价格。

  而我国在进口能源的时候,这种通货膨胀就会以成本的形式输入到我国。我国以能源为主要进口品的经济结构,决定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依旧存在。

  记者:您对下半年经济形势如何判断?

  韩和元: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外部因素将继续存在,而这又将进一步拉高我国能源成本,进而拉高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些又必然导致我国加大调控通胀的力度,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同时,能源价格的上涨,本身又会进一步制约经济增长速度。我的基本判断是,我国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很有可能陷入轻度滞涨。

  记者:根据您的判断,影响我国经济形势的因素有“外部因素”、“能源价格上涨”、“政府调控通胀力度”,请问哪个是能够解决通胀问题的关键性因素?

  韩和元:如果将这三者用逻辑线来串联,我们大概可以得出如下关系:外部因素导致能源价格上涨,能源价格又通过价格传导,一环套一环,最后演化为全面的通货膨胀。而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以免通货膨胀加剧人民之负担,必然实施调控政策。即外部因素—能源价格上涨—政府的调控力度。

  从这个逻辑出发,无疑外部因素是关键,但正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里指出的:内因比条件外因更为重要。所以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政府的调控力度更为重要。

  如果继续这样放任下去,在外部要素的影响下,我国将可能重蹈1970年代世界经济恶性滞涨的覆辙。所以,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在1980年代初驯服美国通货膨胀的办法值得我国借鉴学习,即通过加大政府调控力度让经济暂时放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