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急转 人祸几何
□严辉文
长江中小游地区发生旱涝急转。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11日介绍,入汛以来全国累计有13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465千公顷,受灾人口848万人,因灾死亡94人,失踪78人,倒塌房屋2.71万间。(见新华网报道)
刚刚为干旱所苦的长江中小游地区俨然已乘上了旱涝过山车,老天爷似乎正调转枪头,而对付干旱的人力物力,也迅速转向了抗洪的主战场。
以曾经大声喊渴为代表的湖北湖南为例,这几天的暴雨,委实惹出了不少的祸端。
比如,湖北通城县遭遇创历史记录的暴雨袭击,城关一片汪洋,通信、供电、交通全部中断,6万居民被困。据称在湖北咸宁系“创历史极值”,乃是“超百年一遇”。强降雨使久困干旱的咸宁市被涝灾的反戈一击,因山体滑坡、倒房死亡失踪2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6.1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毁2.1亿元。
而同样的一场暴雨,湖南方面损失更为惨重。暴雨所引发的泥石流,使临湘市詹桥镇观山村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这个村30多户村民,有24户被泥石流吞噬。
旱涝急转,来势凶猛。暴雨又一次刷新着灾害天气的历史,这些年,几十年不遇之类的表达已不足以令人惊诧,而“创历史极值、超百年一遇”更是渲染了天不惠我、灾与时共的悲情。
也许又有人要发问:既忍耐不了旱,又接纳不了雨,我们的大地何时变得如此浅薄?
其实,我们已不用过多地抱怨天灾了,至少比起大地的脆弱来,人类的防范意识更为脆弱。相关报道显示,一场大雨之下,通城县城关一片汪洋,最深积水2米以上,交通、供电、电话全部中断。固然有“创历史极值”之类的天灾术语可以搪塞,但作为一个城市系统来观察,一雨而城废,这能算得上是正常的吗?城市的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通讯设施、交通组织如此不堪一击,城市管理者应急反应又异常迟钝,谁能抵赖得掉城市管理、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疏忽和失误呢?
县城如此难堪,山野更是狼籍。比如,对于临湘的泥石流灾害,熟悉情况的当地村民就说,除了暴雨之外,悬在村子上方的采石场也是惹祸的根子。还有,在笔者的印象中,就连央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也一再地提醒泥石流的发生,临湘有关方面事前何以毫无预警应对措施?对自然灾害没有认识,毫无防范也是一种人祸啊!
正所谓:莫怨天不帮忙,只怪人自酿祸。纵观南方各地,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利设施形同虚设之类,更是表明,人类对大自然施展的一些“外科手术”,技术太欠精湛,不仅丝毫无补恶劣天气作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成为天灾的帮凶。从一个所谓城市化工业化大的语境来看,人类自我意识极强的活动、人类对自然竭泽而渔式的索取、人们过度开发和急切建设的欲望,都显示出人类要么过于自信,要么压根不懂得尊重自然,要么干脆好了伤疤忘了痛。
极端天气频现,人造环境又更其软弱,旱涝并存、旱涝轮回、旱涝急转,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当此之际,我们就不要动辄怀疑老天逆拂人意,也不要急于气于撇开责任,还是多一点反思收敛才是正经。
0613西部商报黄河评论:http://www.xbsb.com.cn/site1/XBSB/html/2011-06/13/content_61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