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树、铁轨以及成长的故事
不要再错过水晶城
外地开发商来天津踩盘,首选水晶城;万科自己在天津推广楼盘,一再打出广告语“不要错过水晶城”;整个大梅江地区,万科水晶城的人气最旺,入住率最高,二手房价格最贵。水晶城,成为天津万科的骄傲,成为天津宜居社区的范本,成为天津城市的地产名片。
闲来漫步水晶城,眼中所见不外乎质朴的砖红外墙,小巧的街道,欢欣的儿童游乐场,自有一种宜人舒畅扑面而来。那么,在这一团平和恬淡的背后,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市场密码和神奇因子——打造出一个房产快速升值的奇迹,一个业主“爱在此、乐在此”的家园?
l 水晶城是怎样炼成的
魔鬼存在于细节,水晶城入住之后呈现的人气暴涨、活力鼎盛,秘诀其实来自影响居住感受的种种细节。规划是社区活力的骨架。水晶城在规划立意上保留原有的文脉,从地块的肌理、道路的轨迹,到600多株大树、部分的厂房、铁轨和构造柱,保证了水晶城的整体设计更富有逻辑性和延续性。
组团结构上,水晶城向“五大道”的步行街区致敬,街道尺度亲近宜人。组团空间上,提倡邻里概念,增加围合感,加强邻里沟通。立面上,采用仿旧窑变砖,建筑街角的立面丰富多变。最关键的细节还是产品类型,采用了万科体系当时最先进的情景花园洋房和联排别墅。
今天看来,万科最煞费苦心的所在,是对历史元素的尊重。铁轨上架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老式火车头,成为小孩子嬉戏攀爬的大玩具;高大的厂房构造柱成为景观雕塑,令人徜徉其中浮想联翩。社区拥有了鲜明的可识别性和心理归属感,被赋予了精神,赋予了灵魂。
l 人文关怀能不能吃喝
水晶城最著名的传说,还是与树有关。
600多棵几十年树龄的原生大树,没有被迁移,更没有被砍伐,而是被原址保留,被现场标记、测量胸径、坐标定位……这些白蜡、梧桐、杨树、合欢、冬青、海棠,从2001年冬季到2002年春季,被登记造册,拥有了定制的植物档案和身份标牌。
“给大树让位”,是立项之初万科对规划设计师提出的首个要求。2002年拿到土地,2003年秋季对外亮相,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谨慎准备。“围着大树种房子”,规划图围绕大树多次调整,甚至个别的建筑形体出现了凹凸造型以进行避让。
无论是有生命的大树,还有历史留痕的铁轨厂房,万科都以鲜明的人文关照,给水晶城打上了“喜新不厌旧”的文化内涵。
反观地产前十年,“文化”常常像花瓶一样,被作为销售卖场的道具;或是层层包装待价而沽,成为标价出售的特殊商品。特别是大多数的购房者,则将“文化”打上“没用”的标签。
文化这种小情小调,不能拿来吃喝,不能拿来住用,好像最不靠谱。“咱购房者,看重的是房价的真金白银、户型的得寸进尺,那才是实实在在货真价实呢!”
说到底,我们平凡心灵在经久了生存所迫的严苛和粗砺,终于学会了坚强和世故,也带了麻木和淡漠;在应对这纤细情怀和温柔关照的时候,就显得漠视。而水晶城的今天则告诉我们,文化可能不会满足短期的日常之需,但却是维系社区百年成长的底气。
l 只有一个水晶城
最著名的一棵大树,是水晶城景观主轴法桐大道端头的那棵老槐树。本来一路笔直的道路来在大树面前,特意拐了个弯。多年来,每逢阴雨天气,树下必会站着一位保安,为过往车辆指挥避让,是守护业主安全的用意;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也分明是在守护这株老树。
较真说来,水晶城并非急功近利式“炼”成的,而是经年累月点点滴滴的细节“养”成的。文化如水,对生命的尊重,对历史的珍惜,是一种浸润渗透、润物无声的力量。我们当然承认物质满足是现实基础,但它不是全部,更不是根本。文脉,才是城市生命的根脉,也是社区成长并向上的元气。
经典楼盘的价值在于它的深入人心,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水晶城推出的特殊年代,原有地块的土地属性和土地素质,万科集整个集团的精英团队和立足百年作品的理想主义追求,这些机缘际会——成就了的一个深入人心的珍品,一个不可复制的孤品,并继续以社区文化的形式滋养并唤醒天津一个城市优雅的底蕴。
甄别良玉的人,首先要具备收藏家的学识;收藏良驹的人,也要拥有伯乐之眼力。作为购房者,也需要学会以长远的视野、规划师的品味,去理解建筑的真味,去参透楼盘的内涵,才不至于和水晶城这样的优秀楼盘失之交臂悔之晚矣。
面对地产前十年,开发商藉此总结教训厚积薄发,也是购房者进行反思和沉淀的节点;这样,在面对新十年的时候,才有信心、有能力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更有价值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