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滞涨风险,这个观点已经被中国股市持续下跌,尤其是B股市场的暴跌所证明。现在,担心中国经济陷入滞涨区的经济学家已经越来越多,全球市场都在担心,中国因素可能成为未来全球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是最大的一个风险源。目前的争议点是:是等待CPI的自然回落,还是主动地推出抗滞涨方案——干脆让物价“再飞一会”。前些天,中国发改委已经放出风:将成品油定价权交给三大石油公司,同时国务院已经发文,将在下半年进一步理顺煤电联动价格机制,同时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这都意味着,国家将因势利导地采取抗滞涨措施,不会为了保住4%的CPI承诺,而牺牲市场定价机制。由此预计,中国的CPI不会在6月见顶,今年的CPI最高有可能突破6.5%,而且通胀率很长时间都不会回落到4%以内。
明天,中国五月宏观经济数据将公布,预计通胀率会在5.5%左右,在通胀率上升的同时,经济下滑态势将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实体经济中的“需求”因素在减弱,去库存趋势已经开始显现。通胀因素有增有减,减是因为经济下滑,工业需求减少,增是因为居民需求继续增加,同时调价因素开始显现。中国经济由年初的企业大举增加库存,到5月初以后开始去库存,有没有可能演变为6月的抛库存呢?这取决于政策面的变化、尤其是政策对滞涨风险的应对,如果经济按照自身的轨迹运行,在当前资金荒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大部分企业的基本面将继续转坏,中国经济进入滞涨区的风险度正在逐月增加。而如果政策应对有误,很可能加剧这一趋势。至于政策如何应对,观察点就在明天,目前市场普遍预计CPI将超过5.4%,如果大于5.6%,说明通胀加速越过高危区,必须加息,甚至同时提高存准率。很显然,这对6月以后的宏观经济运行更不利,如果低于5.4%,则是利好,有助于股市展开反弹。
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出现,无论本周是否加息,提准同时进行,中国股市都很难走出像样的反弹行情,更何谈大牛市行情。现在,我们唯一希望的就是政策面开始谨慎,开始微调,虽然这个微调已经露出端倪,但政策的两大指向很难改变,即房地产调控趋紧和资金面改观。尤其是指望近期央行松动资金面的可能性很小,比如我们刚刚看到银监会发布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十条意见,其中很大成分都是示意性的,仍然没有给出资金来源在哪里的具体解决方案。而在金融系统已经面临“弹尽粮绝”的背景下,莫说支持中小企业,连超大型企业的资金都不能保证供应,保障房也难以保障。空话是没有用的。在当前资金面极其紧张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只能更坏,股市也不可能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估计6月底会有针对保障房的特殊信贷政策出台,否则绝大多数保障房都不可能按期完工,所谓开工期限的硬性规定那是假招子。
央行本周继续紧缩后,政策面将进入观察期,或曰静默期,这个时间会延续到7月底。为什么要等到7-8月?因为我们还必须等待更坏的数据出来,需要看到更多企业过不下去,尤其是必须看到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倒闭消息。一方面需要证明经济在进入滞涨区,另一方面也要给宏观调控来一点正面的支持。从积极的方面说,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抗滞涨,未来出现宏观经济政策微调的可能性很大。预计7月底8月初高层将正式地开会讨论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变化问题,因此预计,经济见底的时间大约在8月,中国股市在7月底会开始完成筑底。如果抗滞涨成为共识,抗滞涨措施逐渐推出,中国经济出现急速下滑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中国经济在8月底会迎来新一轮上涨。而这与我预测的美国经济复苏加速的节奏正好合拍,届时,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周边市场都将支持股市好转。而在这之前,中国股市很可能面临黎明前的黑暗——跌破2650,出现恐慌性下跌。当然,在这个点位之下,跌的越深,机会越大。现在很多大资金已经蠢蠢欲动,准备在更低的价位收购中国股市中的优质资产,几次从2650点上方不远处拉起大盘。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个市场动向,我才更相信2650点可能不是6-8月间的底部。
预计在7月底前,美元会涨,不仅是因为欧债危机“被上涨”,而且会因为全球避险情绪增加而上涨。届时将出现:美元兑欧系货币商品货币上涨,对亚洲货币涨跌互现的局面。为什么对亚洲货币是涨跌互现?因为人民币兑美元会加速升值,对其他货币也会升值。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幅度更大。
预计美元的好日子从上周三开始,会延续到7月底,然后再看:反弹会不会形成反转。在这期间,中国股市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反弹行情。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http://t.hexun.com/4599014/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