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加鑫该死,但不能白死!


201167在中国发生了三件大事:1、高考;2、孙俪邓超大婚;3、药家鑫之死。说明三点:1、金榜题名;2、洞房花烛;3、入土为安。人生的过程似乎在这一天里浓缩了。遗憾的是,有的人生虽有一个好的开头,但结尾实在是太不如意了。

前几天,报社记者就药家鑫该不该杀而对我进行了采访,我的回答很简单:一、尊重法院的判决。法院的判决是一个既成事实,首先我们尊重这个事实。(虽然法院经常错判,即使这次真的错了,也不算离谱。)二、由药案引发的争论体现不同层面的价值认知,但它归根结底提出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可怕就在于它体现了社会危机:它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件,这是社会之痛、是时代之伤,而药家鑫和张妙都只是一个牺牲品。面对药案引发的民意汹涌,再谈“宽恕”会放大民众的失望。三、树立新的道德体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最重要的是来自家庭的教育。可以肯定,药家鑫的父母对他没有完成道德、人文和伦理的教化。四、缺乏规范有序的培训机制。那么多驾驶员在路上开车,有几个人知道出了意外事故后该怎样正确应对?司机从未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与系统告知。在这方面,我们缺乏一个标准的作业机制来完成这样的辅导和支持。

所以,从2010年的李刚门到药家鑫的一系列交通肇事导致的命案事件来看,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中国人的情商低了,智商也低了。何以见得?

那么什么是让一个艺术小青变成一个魔鬼的真正原因?

有很多人特别慷慨激昂地认为,药家鑫的表现完全是由于粗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安全也不会错,但根本的责任能由他的父母来承担吗?有个问题很重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所谓的粗暴父母?难道中国的家长就愿意对孩子那么刻薄吗?难道中国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自然快乐成长吗?难道中国的家长不也是受害者吗?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沸沸扬扬的马家爵一案,有很多人把问题归咎于马的心理问题,啊,这是多么聪明和正确的解读啊。

药家鑫作为一个成年人,他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显然用家庭教育不当论来诠释药的原因太过草率了。

重要的是,我们解读的是:为什么不仅是药家鑫会采取这样的反应,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和药家鑫做出了雷同的反应。这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否则药家鑫虽然该死,但他可能就真的白死了!

所以,这个原因就是他身上已被培育成熟的撒旦人格。

那这个人格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答案很简单,你见过离开土地而长大的树吗?就是这块土地和环境啊。

有人说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个把坏蛋也不足为奇。这个话没错,不过,总出现这样的坏蛋就是问题了。为什么一系列的一次次挑战公众道德与心灵底线的事件频繁发生?

这就需要拷问,这个土地和环境怎么了?

我们发现,我们活在了一个缺乏人性的教育和社会,一个推崇权利和金钱的社会,人人都喜欢奴役和被奴役,每个人的眼里都把别人分成三六九等,一个号称进入21世纪的国度,但国民的精神境界还基本处在奴隶社会。与那时候相比,现在的人更加分裂,因为他们总是不停地在奴隶和奴隶主的身份转换着,虽然拿着手机,开着汽车享受现代的文明成果,但却很辛苦。有一位亿万身家的老总流着泪水对我讲:我很有钱,但我不快乐,过的不是人的日子,从未有过真正的企业家的成就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吃的苹果很好看,但不再有小时的香甜;我们吃的猪肉很方便,但不再有猪肉的味道;我们的现代人的文凭越来越高,但人味却变得越来越少。心中没有道义,眼中只有名利。焦虑、焦灼、焦躁、忧郁、辛苦是他们的标签。即使那些故做潇洒,端着红酒,蜷缩在会馆里的成功商人,能比较宽慰他们灵魂的恐怕只是一支支飘渺的香烟。

让我们再回到药家鑫疯狂刺人的那个瞬间和现场。

20101020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首先,我们先扪心自问,不管是肇事还是受害者的哪一方,有多少人能对突发事件做出聪明正确、正直宽容、镇定自若、泰然若素的反应。尤其是在这个信用丧失、道德沦陷的时代。

走在街上,当我们见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很多人却无动于衷。为什么我们本能的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情怀不再有了?虽然看到这样的场面会有搀扶一把的反应,但很快,我们大脑里出现了南京彭宇老太案,在此刻,有多少充满爱心的手又犹豫地收了回来。就在前不久,深圳一位老人散步时摔倒,无人敢扶,就这样窒息撒手尘寰。有一个80后这样描述他的看法:90年代末,我还是初中生,我妈就跟我说市里发生了一件新闻:“有个小朋友好心扶起一个跌倒在地的老奶奶,被老奶奶说是他拿自行车撞的!要打官司,2年了还没解决!要赔几万”我说:“车上没证据吗?没衣物纤维吗?没的话就没事了啦!”我妈说:“没又如何!你千万别做这样的事喔!”90年代,20000元是什么概念!为了家里,为了不要给父母麻烦,我从此没扶过陌生人。看见有意外了,第一个反应就是躲得远远的,连围观都不敢。没法,一件事就可以让大家收起自己的同情心啦。

因为那个著名的案子发生在南京,于是,南京的老人比别的地方的老人更聪明。便又出现了这样令人心酸的情景。南京一位75岁的老汉在南京市下关区三汊河公交站台下车时,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当场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救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

作为一个即便是很恶性的交通事故,也还是一个普通的纯粹的事件,所以,后果是可以做出估计的,也是能承受和应该承受的。但事实上,我们依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路中停着两辆剐蹭的车,车主在那里互相争执对骂着。

我们的国人会把一个客观事物迅速转化为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然后很难进行即使不够友好但足够正常客气的沟通。于是乎,多少车祸后的次生的人间惨剧发生了。今年在浙江衢州市区发生一起凶杀案件,在因两车是否发生刮擦问题而导致的冲突过程中,一名男子持刀连捅对方数刀,导致一人失血过多死亡。

人在事件发生当下的反应就是评价和考量生命智慧的重要指标。时间其实不过三秒而已。而在这三秒中,我们从药家鑫的眼睛里看到一个这样的情景:一位看起来不很富裕的妇女,在抄写他的车牌号码。于是,我们看到药家鑫的大脑里的反应全部都是一个结论:药家鑫,你有大麻烦了。于是,大脑帮他做出一个鸵鸟式的选择,让她在你眼前消失。于是,药家鑫在瞬间恶魂附身。

我们知道的是,采取这样的做法的药家鑫不是第一个,不是最后一个,更不是偶然的一个。

中国到底怎么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礼仪之帮,怎么现在到处都是那么陌生和严峻?这个社会真的很值得几百年后的人们的同情,一个如此不愉快、不和谐、不宽容的时代和地方,中国人活的真的不容易。

不过,我们终于可以得出结论。为什么中国人缺德缺智了。易中天先生说了:让药家鑫变成凶手,并导致他的父母失去儿子,张妙的父母失去女儿,张妙的儿子失去母亲,让两个家庭都家破人亡的“元凶”和“首恶”,就是“毁人不倦”的中国教育!我要在这结尾再加一句,中国教育的失败是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非常值得100年后的历史学家与政治学家认真研究的课题。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是无知、偏激、冷漠的时代基因让我们的社会更容易出现这样的事件。我们的现代人彼此都提防着别人,别人的一个笑脸,我们总会想,他有什么意图;一个乞丐过来,我们总会想,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总是穿着铠甲出门,即使这样,经常还是伤痕累累。虽然,因为彼此缺乏信赖,我们的交易成本很高,但我们似乎别无选择。总之,我们是多么聪明的民族啊,那是因为周围有着世界上最精妙的骗子。

无知让自己恐慌,偏激让自己愤怒,怀疑让自己冷漠,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更有攻击性也很容易被攻击和报复。

首先,作为驾驶者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至少,药在事件发生后的开始,因为无知,对臆想的后果有不可名状的恐慌。如果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那么他就不至于采取那么低级拙劣的对策。其次,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人”的概念,就不会不把别人当人,就不会恶意理解别人的反应,就不会面对别人因他造成的痛苦而无动于衷,就不会随便迁怒于人,好象犯错的总是别人,那么他就不至于作出那么没有人性残忍的反应。

那就让我们再想象一下,如果其实,在我们在驾驶学校学习的时候,有那么一本交通事故处理指南。或许能帮助遇到事故后,往往会躁动的心在那刻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释。

那本指南里,我们不仅会告诉驾驶者,什么样的环境比较容易出事故,需要什么样的技巧来避免,更要讲述如果遇到剐蹭、碰撞等事故,什么样的情况你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而不需要你臆断可能的后果。还要传授如果遇到了可能不够友好、不冷静的对方,你应该如何处理、避免不必要的后果。当然,最关键的是,告诉司乘者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你的失误承担。这样的社会才有一点美好。

我不认为,一本指南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我以为,从认识上给驾驶者提供一些智力支持,从决策上为事故者提供一些应对常识,似乎是目前能做的最好的工作。做一名中国人,其实挺不容易的。虽然我们知道,面对权势、金钱,道德、公平等往往变得不堪一击。

但不能让药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