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从“量”变到“质”变


1956年自主品牌第一辆卡车——解放下线,年以后,中国第一款量产小轿车——红旗问世。屈指一算,自主品牌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

 

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自主品牌无论品种还是产量都很惊人。不看量,从整个产业链条看,自主品牌也进步了,这种进步来自于自主发展、合资合作,甚至世界一流的独资零部件企业的纷纷落户。中国汽车产业完善的配套体系,为自主品牌 “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带来了现实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大门打开之后,面临生存和发展,自主品牌一度专注于市场份额的追求,那时,自主品牌最大的优势是价格,吉利曾是降价王,奇瑞也曾轰轰烈烈地打响降价“第一枪”。如今,量的追求已到“拐点”。以量为王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市场更加理性化,见多识广的消费者开始寻求个性车、时尚车,更深一层次,对服务、品质、安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有行业专家认为:“几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一场观念之变,2000年前是我想要一部车,2002~2008是我想要一部自己喜欢的好车,而2009年以后则是我想要一部适合自己的车。”汽车消费填饱肚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消费者开始注重品牌、文化等内在的东西。一个明显的例子,上海车展,国外汽车巨头一反常态,展示新款车、概念车的同时,在寸土寸金的展场还高调展示了自己的成名之作”——最具品牌特征的老爷车。这些拥有“纯正血统”的产品永远不会国产,甚至不会在第二国生产。文化进攻成为跨国公司挺进中国市场的新式武器,这对自主品牌形成新的压力。

 

自主品牌到了必须以质吸引消费者的时候了。

 

怎么吸引消费者?首先要有一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第二、尽快形成品牌特征。上海车展期间,博主看到:起亚品牌对全系产品“统一”了外观,前脸皆展示“虎啸”特征。缺少家族特征是自主品牌一大遗憾。

 

如果说第一代自主品牌以模仿为主,第二代摆脱模仿,第三代,也就是新一代自主品牌则要形成自已的基因、家庭特征,做到这一点涉及到品牌设计、品牌营销、品牌管理。糖果味道好包装也得靓。

 

今天的自主品牌独创的的环境更好了,不妨胆子更大一点。本届上海车展,博世等展出了许多独到的汽车技术,涉及安全、环保等诸多方面,比如:起动/停止系统、为新兴市场量身定做制的商用车尾气处理系统、经济型共轨系统、生态路径导航系统……据该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好多技术正在与自主品牌进行合作。充满活力的自主品牌技术为什么不能是最新的呢?!

 

时代给自主品牌带来了新的机会。机会永远存在,把握住机会却越来越难。自主品牌快速跨越质量坎才能站在世界汽车的前沿,由此也与世界一大汽车市场相匹配。

                    (蓝畔)(独家供稿新浪,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