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撞进来一位可怜的母亲


在当今人头攒动、人声喧嚣、人气爆炸的网络世界,要引起注意靠“大喊大叫”(这是“广告”一词最原始的拉丁语义)已经无济于事,唯有“超级”诡情异事、奇谈怪论才能一时半会吸引点眼球。

比如,别人领巾袖章“三道杠”你来个超大领巾外加“五道杠”,还得摆出把正常人都吓出毛病的“异常架势”,才能引起注意;再比,如要说话,光奇谈怪论还不行,必须具有我同事那句“挣不到多少多少就别来见我!”壮破山河般的气势(这种气势的场能量一般必须具备财大权重的客观条件)。

因为通晓这般玄机,日前在搜狐网坐谈时,我也惟妙惟肖地模仿此伎,将我那句多年怪论“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父母的心不仅可怜,而且可悲甚至可耻!”不失时机地再度抛出,结果数天过去了竟然没有任何动静……为什么就没有响动呢?或许是因为我当时没有自信或胆小,赶快补充上“有些”或“一些”限定词,结果没能造成有冲击力的“气势”吧?——由此看来,光靠恶意炒作忽悠老百姓,并不是一件看上去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不过,一次不行再弄一次,说不定那一次机缘巧合,像我们讨论的五道杠少年那样不经意一炮走红,引起大家注意,不就……啊?哈哈哈!!!

好了,调侃到此为止。说实在话,我用这样的“狠话”刺激人心,真真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招骂名,而是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太像一句具有“普遍真理意义”的惊世箴言了。这不?今天是礼拜天,早上正在埋头办公(或办私?),冷不丁就撞进来一位这样的“母亲”,而且连同“可怜、可悲甚至可X的心”一起滚动了进来,弄得我觉得不写这篇博文说说自己都还是人,不说出来似乎都有“别憋死”的危险……

随着咣咣当当的敲门声,传来有些粗鲁的吆喝声:“有人吗?”接着是脚步声(我办公室是四人隔间,我在里面,其间有弯曲走道)“人呐?人在哪……”

“人在这儿。”我从座位上伸长脖子回应道。只见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似乎是考试成绩单什么的,上来就问:

“我女儿考你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她在哪里上课?”

我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以为是今年高考的家长咨询信息来的,经过几个回合言来语去,最后才弄明白:原来,这位女士有个芳龄二十又三的女儿,报考我们学校夜大专升本专业,为她这位妈妈要了数千元,说是要缴学费,今天这位母亲来学校,是想查看一下是真是假,女儿在上课没有?

看着这位母亲被苦难岁月折磨得有些憔悴的面容(随便说一句,如果不是苦难岁月“折磨”,这位在年龄上我可以称她为“大妹子”的母亲,无论你叫她“女士”还是“女人”,无论是身材还是面貌都不能用“丑”或“不美丽”甚至可以用相反的词语来形容——对不起,按照老婆教导,看异性用美不美啊、漂不漂亮啊来形容,就是‘没出息’!我又‘没出息’了……),也正巧,她就是我多年来万分感慨并为之焦虑难受的千千万万可怜、可悲甚至可X父母中一个典型代表,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耐心,竟然放开手头的工作,与她攀谈起来,想了解情况,不能帮助她“做点什么”,但至少可以与她“说点什么”。于是,就发问:

“你口口声声说的‘孩子’多大了,23岁了还是‘孩子’吗?你今天大礼拜天的,不明就里以‘家长’的身份来学校‘了解情况’,是想干什么?不就是对她实施监控吗?”

“我不是为了监控她,就想了解她把钱用到哪了,是不是在上课?”

“不是为了监控她,你了解这些干什么?她现在有没有工作?一个23岁的成人你能包办监控了她吗?这样的心能操的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她在干什么,她不跟我说话,就为我要钱。”

“你将女儿养到这么大了,她还是只知道向你要钱,不知道干事,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她认为就应该是这样,为我要钱是应该的,不知道感恩,她爸爸不负责任……”

原来,该女士属于离异家庭,女儿判给前夫,没有得到正常养育,后来才跟着她生活,而她现在有新的家庭,后爸对女儿“一般”,女儿就想着怎么拆散他们。前夫现在监狱服刑,女儿爷爷奶奶管不了才跟着她过,但是,女儿不跟她进行正常交流沟通,就是为她要钱。听懂大概情况后,我对她说:

“你家庭情况确实有些特殊。但这不是根本问题,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要反思一下自己:在无法改变现在家庭基本格局和外在状况的情况下,你自己哪些方面做了哪些该做的又做了哪些不该做的,能做哪些应该做的事情而自己没有去做?是不是成天在孩子面前抱怨她爸爸不负责任,而你自己这么辛苦可怜?是不是平时只关心她物质生活条件,是不是需要钱,你从女儿的角度想过没有,她这样的女子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不是父亲母亲的爱心、亲情?而她得到了没有?她在想些什么,内心是不是有痛苦、有什么痛苦?……”

“我自己现在心理都有问题。现在40多岁了,没钱没房什么都没有,实在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她解释说。

“你现在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有什么你不知道。比如,你最大的‘有’就是有一个23岁的女儿在你身边,你不珍惜她,不知道怎么爱护她、帮助她、养育她,不知道自己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她形成正常的人格、心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她像‘成人’一样,过一个与你自己不一样但快快乐乐的日子,而不是拿着钱让她上什么夜大学、考什么研究生、拿什么狗屁文凭!

“应该知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活得都不容易。比如说,我,现在你不了解,从表面上看大学教授活得很光鲜,其实是这样吗?不是!之所以觉得别人活得比自己好,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我也郁闷、难受、无奈、痛苦……你有的幸福我不一定有,但你有的苦难我都有,人与人都一样。

“你女儿这种不知报恩的心态,以及你作为母亲面临的尴尬,不是个案,而是普遍情况。这样的子代及家庭在中国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到处都是。随便给你说一个:前几天看一个电视台法制节目,讲述的是一个小伙子把房子点了,乡亲们去救火,他飞来斧头砍伤邻居。审问时,他说原因很简单,‘理想’与‘现实’反差太大,就是70多岁的老爹(共生养了13个孩子,他是最小的,老头48岁上有的这个儿子,几岁的时候母亲离世,老爷子一个人把他养大)没有为他攒下家底,家徒四壁,娶个媳妇不几天也跑了,像你说的,‘什么都没有’,只有酒是他的朋友,因此借酒浇愁,喝醉了就点房子,他还逻辑清楚地解释说,说白了就是想死不想活。

“我不知道你作为一个有15年销售职业生涯的母亲能不能听明白我说的话,但电影明星的话总该是‘好听的’吧。刚去世的好莱坞大明星伊丽莎白·泰勒说得多好:‘上帝给了我美貌、名誉、财富和成功,所以没有给我幸福。’作为一个母亲,一个父亲,一个教育工作者,最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明白这样浅显而重要的人生道理,树立真、善、美普适性价值观,有爱心、懂亲情,知道待人接物的生活常识,尤其是女孩子要知书达理,而不是戴上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帽,据说还是学习HR专业的,而连这些‘生活常识’都不知道、都做不到……”

…………

一顿连珠炮式的好说歹说,不知道这位我始终不知道她姓甚名谁的母亲听进听懂了多少,反正我作为教育职业者已经尽心尽责了,甚至有些过分了(竟然连学生的妈妈也一起‘教育’了)。最后电话铃响起,打断了我们的谈话,那位受伤(甚至可以说已经“伤痕累累”)的母亲,带着不无感激而似乎有些不舍的神情不得不退出了办公室……

祝愿她好运!

祝愿她的女儿好运!!

也祝愿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和儿女好运!!!

                            2011/5/8 16:23于日夜厮守的办公陋室小隔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