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遏阻滥发津补贴数千万的权力自肥 刘效仁
4月开始,武汉市直行政单位清理公务员津补贴,被要求退还2007年至2009年间多发的各种津补贴,保守估计,总额有数千万元。去年中纪委等六部委对广州、武汉等六地市公务员津补贴进行检查,发现不同程度存在滥发。其中一市直部门被要求清退的津补贴共有残保征收奖、社保压欠奖、组织收入奖等十多项计八九百万元之巨。有的公务员希望不退款,只是以后不再发。也有人撰文称会影响工作积极性。“下降幅度过高,可能导致部分法官面对外界不良诱惑抵抗力下降,甚至自行寻找其他‘创收’,势必危及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 ( 2011-05-03 新京报)
作为一个事业单位,一个毫无收款权自然也十分清寒单位的职员,尽管也知道一些有权有势的政府机构存在着滥发津补贴的现象,但武汉公开的事实还是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想象。据复旦大学孙琳教授的不完全统计,各地擅自发放的津补贴名目达300多项。这些项目完全是权力自肥,随心所欲的结果。武汉某市直单位多个奖项的设置,表面上是工作业绩与收入挂钩,事实是把职分当成了分肥的筹码。只要完成一项征收任务,就可以分享其中的利益。为多多分配,不惜巧列名目,什么“社保压欠奖”“征管系统上线奖”,以及“两型机关建设奖”等等。
由于涉发津补贴数千万的钱主要来自预算外收入,无形中就激活了一些权力机关的“三乱”行为,千方百计搞违规“创收”。武汉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21.78亿元。一份决策内参则称,该市行政收费多已经在社会各界形成普遍共识,“路桥费多而杂、人为设置‘罚款陷阱’等现象大量存在。”其结果不仅加剧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倾向,导致政府职能异化和公务员角色错位,且直接侵害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一些中低收入者利益被剥夺,进而形成马太效应,加剧了贫富差距和阶层矛盾。
预算外收入失控,故然是奖金津贴补贴发放失控的原因之一,而公务员财产一直不能公开化,也为暗箱操作,权力自肥提供了空间和便利。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工龄,只是所在的单位性质不同,工资福利待遇竟然相差数倍。其实质即是通过分配渠道,将国有财产装进了利益集团的腰包。这种严重的分配不公,由于暗箱操作很难受到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事实上,一些权力机关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反过来又成了财产公开法案出台的重重阻力。他们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先富状态”。作为决策群体的一员,自然会阻滞收入阳光法案的出台,这是我国财产公开法十多年一直难产的直接原因,亦是分配制度改革进展迟缓的重要因素。宁波市海曙区一法官撰文称,清退滥发的津补贴,“法官收入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下降幅度过高,可能导致部分法官面对外界不良诱惑抵抗力下降,甚至自行寻找其他‘创收’,势必危及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此次武汉清退,亦有部门公开写报告喊冤叫屈,希望得到“照顾”。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些高收入的部分是“非法所得”,是“不当得利”,居然以为清退了灰色收入少了,不利于司法廉洁,或申请照顾。足见,光靠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自我觉醒,包括权力机构的自查自纠完全靠不住。有必要在全国自上而下掀起清退滥发津补贴的热潮,因为,从六部委派出检查的结果看,武汉滥发情况还不是最多的。有必要管住预算外的收入和支出,更有必要从公开公务员收入入手,开启中国财产阳光法案的新里程。因为,仅仅靠一次清理,很难割掉权力自肥的毒瘤。
http://news.bjnews.com.cn/2011/0503/117414.shtml
通联:刘效仁,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235300,05578095386办
[email protected]
靠什么遏阻滥发津补贴数千万的权力自肥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