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迷失”了方向——看武书连2011大学排行榜的感受


    据《新华网》报道(http://learning.sohu.com/20110506/n306868545.shtml),高考临近,各类“年度大学排行榜”又频繁地冒出来。这不,因连年制作年度大学排行榜而被置于风口浪尖的武书连又公布了他的2011大学排行榜榜单《中国大学评价》。在这份榜单中,浙江大学以207.91分排在全国高校综合实力榜首,把北大清华都甩到后头去了。

    对于这个结果,我也感到很吃惊,因为清华大学刚刚进行完百年校庆,展示了其卓尔不群的风采,居然会在短短时间内连退两名,屈居第三。于是,我就去看了一下武先生的排行依据(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cb00e0100qc5e.html?tj=1)。

    首先的感受是,武先生提出的大学考评依据,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武先生列入的指标,绝大多数都是对于大学教育没有实质价值的评估和竞赛指标。可以大学需要的是踏踏实实教书育人,而不是带着学生整天去参加比赛,要求老师搞面子工程。因为比赛也好,双语课程也好,其实都只是为了促进教学,老师和学生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书和学习的方式就可以了。所以,按照这个指标排名,只能助长大学的浮躁气氛,对于大学的发展是不利的。

    其次,大学应该是一个为高中以上的人群进行教学和科研的综合体,本专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不是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而这个排行榜的本科教育,每个大学的分数都很低,而且都很平均,差别不大,说明我国的本科教育都很糟糕吗?恰恰相反,有人评论说过,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本科生,却拥有世界三流的研究生。所以,这个排行榜完全是本末倒置的。

    第三,就是由于片面强调SCI等表面指标,导致了评价严重失真,甚至荒唐。例如,关于社会科学的评价。别的学校不说了,我曾经在首都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和北京大学三个学校呆过。根据2011大学排行榜,这三个学校的社会科学评价的得分分别是40.22(北京大学),4.72(苏州大学)和0.29(首都医科大学)。如果说,北京大学的社会科学评价度是苏州大学的10倍,我还可以接受,毕竟北京大学的文科是中国最好的,中文、历史、外语等等文科专业齐全,专家都是顶级的;但是,说首都医科大学文科可以达到苏州大学的文科的10%,简直令人难以接受。因为首都医科大学是一个医科院校,本身涉及的文科专业很少,且多为辅助医学而设置,没有专门的学院,可以说,根本就谈不上有文科,还能因此有苏州大学和北京大学之间同样的差距,实在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我并不反对武先生对大学进行排名,相反,我是非常支持的,因为这个排名恰恰可以反映出我国大学教育的失误和迷失。因为,越来越多的大学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创建所谓一流大学的浮躁的指标上,而忽视了一流大学真正的内涵,那就是“包容并蓄,自由民主”。中国的大学需要回归大学的精神,但这个回归之路将是艰难的,因为我们的校长们还在排名指标中迷失着方向。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