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每周一禅:接受的智慧


  小和尚戒嗔有许多生活观察,颇能启慧。他曾在雨后田间,看见有人挖藕拾螺,只见其挖去藕脏乎乎的外皮,在清水中冲洗几次,便能享用白生生藕片。而把田螺放进一盆清水中,需一次次换水,等待田螺一点点吐出内心肮脏,人们说:即便等上好几天,有时候还是会吃到寄生虫。戒嗔不解,回寺请教,师父答:“藕接受现实,在淤泥中吸收养分,内心清白,浊时静养,遇清则清。而田螺外表坚硬,实则藏污纳垢,内心受损。”
  经济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田螺和藕,那些一掉入脏水中,便迫不及待张口辩白者,总是因呛入太多脏水而沉沦。还有那些追求完美者,为了弥补小的瑕疵,往往要犯下更大的错误,以至于满盘皆输。不服输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也同时是失败的陷阱。人们往往以卧薪尝胆自勉,却常常忽略了越王勾践修炼了二十年才伐吴,不服输的胜利是以服输二十年为基础。
  最近,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越来越明显,那些怀疑其虚火脆弱的专家,也开始探讨为什么美国经济历经数百次磨难,每一次反弹都能到达更高点,而日本经济在疲软中挣扎了数十年?专家自有经济学高论,我从两国国民性格来看,美国人比日本人更容易接受失败。而切腹——不成功便成仁的文化,使日本损失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如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不仅推崇这种文化,而且身体力行,最终自杀了断。虽然许多日本人才并不像三岛由纪夫这样极端,但他们自责的性格以及不包容的自傲,使他们往往错失了自省的最佳时机。
  李东生最近在微博中分享:“管理者要实现自我超越,首先要培养自省的心态。”自省和谦虚一样,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的一件事,省不仅“要用眼睛看到自己的少”,还要承认自己一时弥补不了,需要时间与合作。人各有命,个体找到了取长补短的群体,才使运道带旺了命理。勾践在卧薪尝胆的二十年里,不是天天作践自己,而是抚慰百姓,遍访贤人,以运修命。
  可见,成功是反省自己和接受他人的能力,亦是接受失败的速度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