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将促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0106月,央行正式对外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对于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1年内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逾期未取得的,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也就是说,今年91日就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拿牌照的“大限”。

526日下午,央行在其网站正式公布了第一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7家企业,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国内市场份额较大的支付公司在列其中。

何玺认为,央行“支付牌照”的发放,显示了政府职能部门在支付行业监管态度上的开放,有利于电子支付行业的规范发展,方便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名正言顺”地开展业务,加速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有利于电子支付行业的规范发展

牌照发放的初衷在于,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支付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内的第三方支付组织初具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的扩展方向,对于第三方支付组织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将有利于电子支付行业的规范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金融支付体系的整体建设,使其成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排名靠前的电子支付企业经过多年的“疯长”,通过申请支付牌照的方式正式纳入国家监管体系下。

对于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表示:“我们非常支持和欢迎《办法》的出台,国内第三方电子支付的管理办法讨论了近4年多的时间,现在终于出台了一个明确的管理办法,这对规范国内非金融机构的支付管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历史性贡献的”。对于《办法》出台对行业带来的影响,余晨也非常乐观,他表示,“监管可以有效规范市场,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方便第三方支付企业“名正言顺”地开展业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传统行业电子化国内第三方支付应用的渗透率在2005年以后的急速上升。易观国际发布的2010年网上支付行业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546亿元,环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增长89%2012年中国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6万亿元。

易宝支付的CEO唐彬指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定位已经从最初简单的资金结算平台,发展到了具备连结产业链各环节和行业上下游的多元化的资源整合平台。

尽管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但非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灰色”身份一直困扰着这些企业。加上资金沉淀、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卡套现等负面新闻时常出现,第三方支付企业过去6年来,一直处于如履薄冰的状态。

央行出台支付管理办法和发放牌照,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是好事,因为只有行业规范才能做大了,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本次支付牌照的发放,赋予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法定地位,正好为第三方支付“正名”,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名正言顺”地开展业务,而支付企业也将彻底置于国家政策、法律以及公众的监督和保护之下,这使支付企业更好地为广大商户和消费者服务。

加速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43亿元,预计2013年该数字将达到1360亿元,年均增速将超过50%。

近年来,随着3G技术的广泛应用、苹果系列产品 和Android 设备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无线应用方式,加上中国9亿手机用户的庞大规模,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巨大的市场蛋糕雏形已现。

在移动支付市场,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银联都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均希望在移动支付市场中占得核心地位,掌控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但由于双方之间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所以成为阻碍移动支付发展的的主要瓶颈。

而本次支付牌照的发放,将支付扩展至全领域,这就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机会。第三方支付可以借鉴在PC上的发展经验来发展手机支付。

事实上,在PC领域做电子支付排名靠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其中包括支付宝、易宝支付和财付通等公司。

何玺认为,就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而言,单独一方主导移动支付市场是谁也无法做到的,不管是运营商还是银联,又或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相信在行业成熟前,多方必然有着激烈的角力,多方竞争将会促进移动支付快速发展,打破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