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4月6日发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11年度报告》(下称“报告”)称,E11(指G20中包括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南非等11个“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能源产出率的差距并未出现明显缩小,反而还有扩大的趋势。随着全球对气候与环境问题以及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视,如何通过技术引进,扶持与推广低耗能产业、循环经济等将成为新兴经济体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单位能源的产出率将成为E11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报告表示,参与全球治理,E11仍将面临诸多挑战。除了由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在国际气候问题协调上存在合作以外,E11并没有建立起具有普遍意义、有实际效果和长效机制的制度性组织,这制约了E11在全球治理机制中更有效率地发挥作用。
E11减排压力越来越大
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在各国现已承诺的减排政策情景下,从2008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OECD(经合组织)国家整体仍将增长0.1%,非OECD国家年均增长1.9%,全球年增长1.2%。其中,俄罗斯的年增长率预计为0.6%,中国和印度分别为2.1%和3.1%,巴西为1.9%,非洲为1.2%,中东地区为2%。
报告称,E11二氧化碳排放的迅速增加,背后所反映的是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一次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可以预见,未来E11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仍将呈明显上升趋势,不过其速度总体上要弱于前面的历史时期。
报告称,E11国家大多人口众多,而且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工业、能源和交通以及大规模资源开采等带来的外部性问题相对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国家的环境监管法律和政策立法与实施等方面相对不足,环境治理缺陷较多,而且由于人均收入较低,相关投资、技术和设备方面都相对落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E11不仅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严重的适应脆弱性问题,而且也因为温室气体排放迅速增加,减排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发展可更好应对气候变化
报告分析,发展经济是E11应对气候与环境问题的最好办法,E11只有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才能真正有能力和实力来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发展使得—个经济体能够多元化,从而更少依赖那些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较为脆弱的行业。第一,虽然E11还面临着发展经济和减少贫困的迫切需要,但是不能因为发展经济就放弃对环境的保护和增加污染。E11可以根据各国实际情况设定环境保护目标。例如,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40%至45%。巴西承诺到2020年自主减排38%至42%,俄罗斯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减排20%至25%,等等。第二,发达国家应对E11节能减排提供资金支持与技术转让,协助减排能力建设,加快E11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同时发达国家应该在已有的减排承诺基础之上进一步确定减排时间表并加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