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里人》:狗日的户口


韩浩月

 

《你是哪里人》披着喜剧的外衣,其实是一部社会批判电影。作为一部喜剧片,它乏善可陈,但对于现实的针砭,使得它在影市中独具一格。剧情的松散、人物的单一,让人在观看时有发火的冲动,但对于户口、地域差异、职业身份等问题的辛辣讽刺,倒也体现出一般电影所不曾拥有的勇气。

 

这部电影公映时,一条新闻也在媒体上广为传播,目前北京大幅缩减留京指标,记者通过暗访发现,一个留京指标的交易价格已经飙升至16万元。在呼吁户籍制度改革声音渐隆之时,“北京户口”仍然散发着其金贵的气息,令人望之兴叹。

 

《你是哪里人》中的一位姑娘,就一直以持有北京户口自傲,她嫁给了一个外地人,虽然这个外地人通过努力拥有了北京户口,但在她心目中却始终是一个“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因为非本土出生、口音不纯正,这个外地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一个男人所能经受的奚落与嘲讽,他几乎都经受了。户口成为悬在家庭生活中一块硬生生的秤砣,随时将他脆弱的小心灵砸得粉碎。

 

有北京口音的瞧不上外地口音,会说英语的瞧不上说中文的,说中文的听见人说英语就烦……小小的一个发音,让城市中的人陷进一个互相鄙视的怪圈。杨恭如在《你是哪里人》中演一个中英文杂用的时尚杂志主编,和其它影视作品里塑造的主编形象一样,杨恭如也是一个“女魔头”,对待员工不近人情,性格矫揉做作,但碰巧遇上一个同样做作的男子,俩口音同样古怪的家伙以爱之名,好歹给电影增添了一些浪漫气息。

 

“你是哪里人?”是城市人际中最常用的开场白,这句带有亲近愿望的诚意想法的问句,是合作的开始,抑或是对抗的开始,是友情的开始,也有可能是敌意的开始。在城市语言愈加讲究工整、客观、理性的时候,这句带有明显乡土社会特征的问话,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但它那么频频地出现,恰恰说明中国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还没有把乡土观念远远抛在身后。

 

国内电影现实题材本来就少,大多数这类题材电影往往又打着现实的口号玩弄魔幻的花招,真正具有批判精神的电影少之又少,遗憾的是,《你是哪里人》在挖掘其现实意义时,进行得并不深入,其实喜剧与讽刺是反映现实的最佳搭档,一部电影能让人笑出眼泪的同时感到心底沉甸甸的,它就成功了。

 

作为文艺作品,《你是哪里人》通过银幕表达渠道,对社会肌体进行了切片观察,不管电影如何,它提供了一个发现城市之病的显微窗口,观众不妨心平气和地去看它,看时暂且忘记自己是哪里人,什么时候我们对地域、出身、身份不那么敏感,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成熟的城市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