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日评(11.5.27)


一.美国货币政策走向

美国经济现状评述

受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的前进脚步放缓。美国商务部5月26日公布的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修正值为1.8%,与初值相同,较去年第四季度3.1%的表现出现明显回落。

  能源价格走高将继续对美国经济形成负面压力,预计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经济仅可能出现微弱好转。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大卫·韦斯预计,美国第二季度GDP增幅将继续维持在2.5%,下半年经济增幅或升至3%,全年经济增幅在2.7%左右。

  拖累美国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来自房地产市场。虽然距泡沫破灭已近三年,但美国房地产市场仍举步维艰,泡沫期间大量开工建造的房屋不断积压,成为笼罩在房市头顶的巨大阴影。库存短期难以消化加上美国居民的住房消费观念出现变化,导致房地产销售数据持续低迷,房屋价格跌势难停。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5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住房价格同比下降5.5%,为两年来最大跌幅,环比降幅也达到2.5%。帕特浓集团经济学家理查德认为,止赎房屋大量入市及折价销售影响了整个房地产市场,对房屋价格形成下行压力。道明证券策略师穆兰尼认为房市仍面临待售房屋库存巨大的问题,房价需要在消化掉积压的待售房屋后才能显现上涨动能,而二手房供应过多和止赎房产遏制了新屋市场。

  不止是房地产市场,自2009年以来一直作为美国经济复苏“领头羊”的制造业近期表现也差强人意。美国ISM制造业指数自今年1月份以来已连续三个月在60-61左右徘徊,其中4月份60.4的表现更较3月份小幅下降,显示制造业扩张步伐放缓。

  另据美国商务部5月25日发布的报告,受飞机和汽车等运输设备需求大幅减少影响,4月份美国耐用品订单总额环比下跌3.6%,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2%,创六个月来最大单月降幅。剔除国防产品和飞机外的核心资本货物订单4月份下跌2.6%,逆转了3月份增长5.4%的上升趋势,显示私人部门需求正在下降。

  一季度美国制造业扩张步伐放缓,主要是受到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给美国制造业产业链带来的冲击,预计这一影响还将持续到第二季度。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业活动的放缓将传导至经济的各个领域,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整体增长也将放缓。

 

经济学家描述美联储退出政策路线图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曼恩预计,FOMC将在2011年第三季度停止对债券收益进行再投资,接下来将在货币政策声明的措辞中去掉“更长一段时间”的说法,以此为铺垫,并于2012年第三季度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至0.5%。此后美联储将宣布资产出售计划的日程,在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出售资产,并于五年内完成。

 

二.欧债危机

经济学家、官员认为希腊已无偿债能力,可能退出欧元区

欧洲央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奥特玛·伊辛(Otmar Issing)周四称,对于希腊来说,要履行其义务“从实际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该国不太可能有能力偿还债务。他指出,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导致欧元处于一种“危急的”状况。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认为希腊政府采取的资产出售计划和预算削减计划可能不足以驱散市场上有关希腊将被迫进行债务重组的猜测情绪。他表示如果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国债“持有人的现有价值不蒙受某些重大的损失,那么将是一件令人无法置信的事情”。他指出,虽然“西班牙可能有能力坚持到底”,但希腊“极其”不可能有能力偿还债务。克鲁格曼还称:“我认为,希腊将有50%的可能性放弃使用欧元,但如果实施深思熟虑的政策,那么这种可能性将会降低。”他指出,希腊可能正面临着一场银行业危机,这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由于欧洲央行拒绝继续向该国银行提供贷款而有所扩大。他进一步指出,这有可能会导致希腊退出欧元区。克鲁格曼称,包括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内的其他国家也有可能会基于“多米诺效应”而退出欧元区,但这种可能性极小,仅为1%。他表示,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么将会是一场“噩梦”。

5月25日,欧盟委员会负责渔业事务的委员玛丽亚也表示,希腊政府要么马上采取严格的紧缩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与其债务持有者进行谈判,要么脱离欧元区,重新使用先前货币德拉克马。

 

中国或大幅购买欧洲自救债

5月25日,欧洲金融稳定机构(EFSF)执行长雷格林表示,中国对为救助葡萄牙而发行的债券标售“很有兴趣”,中国和其他亚洲投资者可能将购买“相当大的比例”。他还称,亚洲投资者的主要动机或是寻找新的投资品,而不是认可欧洲在处理一些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的方式。

中国买欧洲援助债券虽然有风险,但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因为这是欧元区国家整体支持的债券,是用整个欧洲的信用做担保的。在中国所购买的外国国债规模中,欧债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买一些欧债债券可以分散风险。

 

三.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或将扩大人民币波动区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人民银行官员称,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双边波动,抑制单边投机,人民币对美元的上下波动区间,拟从目前不超过中间价千分之五,再次予以扩大。目前,央行尚未对此消息表达意见。

 

港币未来地位

  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表示,人民币在港存量若以现在的速度或者更快积累,人民币继续成为强势货币,而与美元挂钩的港元,将面临被人民币替代的所谓“货币替代”的风险。货币经济学中所谓“货币替代”效应,是指公众越来越倾向于舍弃当地货币,使用其他货币进行交易及投资。比如在拉丁美洲,美元就被广泛使用。而在澳门,港币的大量使用也是货币替代的一种现象。货币替代这种情况,也在香港发展,很多地方的小额交易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目前来看人民币仍是以外币形式存在,量仍不大,但是,货币替代的风险可能会慢慢浮现出来。一旦人民币在香港的存款超过2万亿、3万亿元的水平,人民币存款占到香港整体存款的一半,大部分资产都可以用人民币交易,如股票、房地产以及日常消费,货币替代便成为了现实。他预测,香港人民币存款5年内就可以达到3万亿元。

  5月23日有香港立法会议员对货币替代风险表示担忧,对此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解释称,现有的逾4500亿元存款,有三分之二是企业存款,来源于与内地企业进行服务或贸易生意往来,在港持有人民币存款的企业包括欧美和香港本地企业。他认为,“替代问题言过其实”,并称香港人对港元的信心并没有减弱,人民币存款的增加只是占外币比例越来越高而已。

  不过,宋敏认为,货币替代风险问题的浮现,只是港币前途问题的其中一个表现。事实上,随着通胀升温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香港是否应舍弃港币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一度是去年市场热议话题。

  去年底,港币应与人民币挂钩的讨论再度升温,香港财经官员多次在立法会遭遇议员诘问。但特区政府官员,上自特首曾荫权到金管局前任及现任总裁,以及财政司司长和财经事务局及库务局局长,都立场一致地坚定:香港需要维持稳定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并非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港币要维持与美元挂钩。

  对于将港币与人民币挂钩的建议,有“联系汇率之父”之称的景顺集团首席经济师祁连活(John Greenwood)祁连活与特区政府持相同看法。他认为这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包括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人民币成为国际性储备货币,中国取代美国成为环球经济增长引擎,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以利息作为最主要货币政策工具。而这些条件起码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达到。

  宋敏则认为,港币与人民币挂钩只是港元前途的其中一个方案。他认为,若不及时认真讨论解决港元的前途问题,一味等待人民币国际化再作打算,港元作为弱势货币被人民币这一强势货币替代在所难免。他认为,如果要保持港币的国际地位,仍在香港市民中普遍运用,也有方案可供讨论,包括港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或与SDR挂钩。

 

四.其他

美国就IMF总裁人选表态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接受法国媒体访问时称:“非官方的、个人而言,我强烈支持合资格的女性有机会带领国际机构,她(拉加德)当然够资格。我认识她,钦佩她。”

5月25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美国《政治报》组织的早餐会上发言时表示,IMF新任总裁应择优“竞争上岗”。美国支持IMF的改革进程以更好反映当前世界经济格局。遴选IMF新总裁的过程应该公开透明,IMF新总裁不仅要有杰出的专业背景,还要能赢得广泛支持。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和墨西哥央行行长阿古斯丁·卡斯滕斯都是出色人选,日后可能还会有其他候选人表示竞选这一职务。

同一天,美国财政部内负责国际金融的助理财长查尔斯·科林斯在东京会见部分媒体时表示由经验丰富和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担任IMF总裁是关键。

 

拉加德将出访中国、巴西、印度寻求支持

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周四表示,她准备最早周日到中国进行访问,以期获得各国对其竞选IMF总裁的广泛支持。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拉加德称,她还计划出访巴西和印度。

 

欧盟主席巴罗佐支持拉加德参选IMF总裁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日前表示,支持法国经济、财政与就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参选IMF总裁一职。拉加德作为法国财政部长、欧元集团成员、以及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轮值主席,在国际社会上备受尊重。欧盟委员会一直与IMF密切合作,拉加德的能力和在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对于IMF完成使命和维护全球经济稳定来说不可或缺。

 

中国就IMF总裁人选表态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6日就IMF总裁竞选一事答记者问时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副总裁等管理层人员的遴选是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共识,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管理层遴选应遵循公开、透明、择优的原则,应增加新兴市场国家代表性,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曲双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