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上岗时必须“明码标价”吗?
友泰(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梁爽 周勇
竞聘上岗在激发企业人才活力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影响其成功与否的因素多元化,需要多个配套制度,一起为竞聘上岗“保驾护航”。其中,薪酬是比较敏感,关键,员工相对关注的一个方面。
一、 薪酬方案公布实施的时机
在竞聘上岗前,薪酬方案根据新的人力资源政策已经制定出来,这时企业有两种选择:
一是在竞聘上岗前,公布实施薪酬方案。这种方式可以使竞聘范围内的员工,在选择竞聘岗位时,对竞聘岗位相关的人员编制、岗位说明书、任职资格、岗位评价、岗位薪酬等信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由于此时岗位的具体人员和考评结果没有明确,缺乏员工的薪酬档级、学历、工龄等信息,此时公布的薪酬方案,其薪酬测算是对整体薪酬的标准测算,或者是给出整体薪酬波动范围,为高层提供相关决策依据。在竞聘上岗结束后,具体岗位人员确定后,根据竞聘考评结果,确定具体的员工薪酬,进行整体、个体的薪酬测算。
二是在竞聘上岗结束后,公布实施薪酬方案。这种方式使员工在选择竞聘岗位时,可了解竞聘岗位相关的人员编制、岗位说明书、任职资格、岗位评价等信息。竞聘上岗结束后公布实施薪酬方案,此时岗位具体人员和考评结果已经确定,其薪酬测算是根据具体的岗位人员信息和考评结果,进行的整体、个体的薪酬测算。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薪酬方案何时公布实施,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决定。
二、 两种方式对比分析
如何针对企业的不同状况,比较稳妥的将竞聘上岗推行下去,是一个关键问题。假设从公司的基层到中层进行大规模竞聘,友泰咨询总结了两种方式的利弊,分析了中基层人员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影响因素在竞聘上岗过程中容易导致的问题,给出建议方案。如表1,2,3所示。
表1 两种方式利弊
|
利 |
弊 |
方式1:竞聘上岗前,公布薪酬方案 |
竞聘范围内的员工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竞聘岗位,从而有利于员工对竞聘岗位进行判断,选择更为合适的岗位,减少机会成本; 从员工角度看,更加公平、合理,接受程度高; 有利于分化公司内部意见分歧; 有利于公司大范围吸引内外部人才; 实施风险较小; |
竞聘上岗前所需时间较长; 实际薪酬总额超出预算可能性较大; |
方式2:竞聘上岗结束后,公布薪酬方案 |
便于对薪酬总额进行调节,有效控制薪酬总额;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选拔出合适的人才; |
由于员工对薪酬不满,影响就职的可能性较大; 员工在非全面了解竞聘岗位的情况下进行竞聘岗位选择,增加其机会成本; 实施风险较大; |
表2 中基层特点
层级 |
特点 |
中层 |
一般企业中层采用年薪制较多,而年薪制与历史水平差异性不大,因此,中层相对于薪酬更关心位子; 中层人选对公司发展比较重要,参与竞聘的岗位相对较少,公司对其需要较为迫切; 对公司的整体情况及各工作岗位的情况相对了解; |
基层 |
竞聘人数相对较多,竞争较为激烈,更关心自身的职业发展,因此,基层更加重视公平、合理; 大多都希望通过竞聘上岗能够改善目前的状况,包括薪酬较低、工作内容不适合自己(人岗不匹配)等; 对公司的整体情况及各工作岗位的情况了解不充分; 基层对薪酬比较敏感; |
表3 影响因素分析与建议
因素 |
易导致的问题 |
层级 |
建议方式 |
竞聘规模 |
竞聘规模大,岗位变动大,员工排斥可能性大,导致竞聘上岗推行风险加大 |
中层 |
时间紧迫方式2, 其他情况方式1、2均可 |
基层 |
方式1 |
||
人力资源 管理基础 |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导致竞聘上岗过程中的某些工作环节不到位,增加竞聘上岗推行难度,降低竞聘上岗实施效果 |
中层 |
方式2 |
基层 |
|||
执行力 与高层权威 |
执行力差,高层权威不高,员工服从意识弱,导致员工对竞聘上岗相关的部分制度接受程度不高 |
中层 |
方式1 |
基层 |
|||
决策机制 |
公司内部缺乏能够快速、正确、统一的进行决策的机制,导致竞聘上岗过程中产生的分歧持续时间过长,难以解决,影响竞聘上岗实施进程和效果 |
中层 |
方式1 |
基层 |
|||
市场人才 获取难度 |
市场人才获取难度大,导致竞聘岗位的人选达不到合理的人数,影响人才选拔质量 |
中层 |
方式1 |
基层 |
|||
执行者 |
如果竞聘上岗执行者亦在竞聘上岗范围内,人事与薪酬没有分开,导致徇私舞弊可能性变大 |
中层 |
方式1 |
基层 |
|||
信息透明度 |
信息透明度低,导致员工参与竞聘上岗的安全感较弱,积极性不高 |
中层 |
时间紧迫方式2, 其他情况方式1、2均可 |
基层 |
方式1 |
某中型机械企业在针对基层员工进行竞聘上岗时,决定采用方式2。由于基层员工数量较大,岗位变动较大,员工对薪酬改善抱有较大期望。竞聘上岗结束时,薪酬方案公布,大部分基层员工认为薪酬方案与其预期差距较大,不能接受,迟迟不接手新的工作岗位。公司只好重新进行一次竞聘上岗,友泰咨询参与了这次竞聘上岗,这次采用方案1,得到了基层员工的普遍认可,竞聘上岗得以顺利实施。但是,第一次竞聘上岗的失败,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某快消品公司决定对集团总部职能人员进行竞聘上岗。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部分中高层在公司的时间较短,权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因此,友泰咨询和公司执行人员考虑以上因素,决定采用方式1。在竞聘上岗过程中,友泰咨询和公司员工在前期准备工作(定岗定编、岗位说明书编写、任职资格、岗位评价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确保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薪酬方案,得到员工的认可。最后,竞聘上岗进行的较为顺利。
某投资性企业处于发展转型阶段,总部的关键部门急缺综合性骨干人才,决定通过竞聘的方式选拔合适人才。考虑到时间问题,就采用了方式2。结果岗位申请人数没能达到最低6比1的比例,这不利于合适人才的选拔。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公司决定调整方案,采用方式1,公开与竞聘岗位对应的薪酬方案,在公司内外部大范围吸引人才,最后参与竞聘的岗位候选人达到比较理性的人数,公司也选拔到了比较理想的骨干人才。
友泰咨询研究表明,在竞聘上岗过程中,企业可将以上分析作为参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方案,保证竞聘上岗实施的效果,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
(欢迎交流:友泰咨询www.cnutc.com,010-58693436,[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