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前夕,读了龚忠智先生撰写的《让党旗在农村高高飘扬》后感触颇深。农村及农民是新中国建设的功臣,尤其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拥护与支持,就不会有共产党今天的执政地位,这是历史首次将中国的命运与农民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依然将农村工作放在了首位。解决农村问题,首先要改造落后愚昧的小农意识,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让更多的农民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发挥他们国之基础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只有让农民行为与党的思想保持一致,那么党在农村的工作才算有了好的结果。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放开了政策对农民的约束,让广阔的田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舞台。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民逐渐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带着泥土的芳香踏进了陌生的城市,加入到了建设美好家园的实践中,从此城里的大街小巷第一次有了农民工的身影。虽然局部地区依然对农民有歧视与偏见,但随着党中央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广大农民献身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民进城务工,是党在新时期对农村工作的重要体现。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越来越多农民的进城,也凸现了很多矛盾与隐患,特别是对粮食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国家粮食自给的严重不足,甚至在很多乡村出现了田地荒芜的现象。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减轻城市的压力,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党与政府破天荒地废除了农业税,同时还制定了奖励政策,促使很多农民从城里回到了乡村,成为了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虽然目前农村还存在很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我相信有党对农村工作的重视,有农村基层组织的坚强领导,新农村建设一定会达到满意的效果,农民也一定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