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一万所大专院校建设
问政于民十二五教育篇之二
中国现存官办大专院校2263家,成人高校400家,民办高校866家,要在2020年实现一万所大专院校的发展目标,其建设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中国北大、清华、南开、交大等名牌大学已经人满为患,外国留学生都在抱怨中国可选择的学校太少太拥挤。为了很好扩大教育市场承载率,中国的百强名校能够在条件具备地区复制更多的清华、北大分校,容纳更多的外国留学生,赚取更多的外汇收入。另外,中国还应敞开胸怀,在环境友好型地区拷贝更多的美国哈佛、英国牛津、剑桥大学,以此节省众多中国留学生到国外上学的成本。除此以外,建立一批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要。
目前中国中等教育学校90121所,其中职业中等学校总数达到14847所。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以上,年毕业生600万人,如果将九万多所中等学校的三分之一改造成为职校,那么每年都有将近1000万的栋梁之才走向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发挥生力军作用。如果国家再从1.48万所中等职专学校中挑选出30%的好学校,升格为职业高校,那么中国又会增多4000多个大专院校。这是一条既省钱又高效的办大学之路。
增加高等教育设施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知识人才。一万所高等教育学校建多了绝不能放松教育质量管理。新增一万所大专院校,要实现三驾马车同步发展才能够实现“外教促国办,民办促官办”。如今教育部承认可接纳中国留学生的33个国家学校,完全可以在中国各省开办连锁学校,就近招收中国留学生。另外,如果政策允许将民办高校恢复至2005年的1077所,成人教育、电大、职大恢复到1988年的10395所,那么我们很快就会达到并且超过新增一万所大专院校的水平。(详情请见《六十年教育发展投资回眸》)
四、加大教育投入
保证财政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教育投资5%的水平。我们既要做好985工程的国际教育合作,我们同时要做好211工程的基础教育。
全国教育经费情况:
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6502.71亿元,比上年的14500.74亿元增长13.81%。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2231.09亿元,比上年的10449.63亿元增长17.05%。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情况:
据统计,200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40507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59%,比2008年的3.33%增加了0.26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5%的预算相比还少了许多,所以在今后的教育预算中一定要赶超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还要发动全民办大学,搞好我国的人才教育。
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比上年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