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奔“两限”风波平息与垄断无关


北奔“两限”风波平息与垄断无关

     厂家为授权经销商规定产品的最低价格,以防止低价倾销,限制经销商跨区销售,以防止自相残杀,这本来是诸多消费品行业经销商管理的惯例,汽车行业更是如此。然而,近期北京奔驰却因此而被涉嫌指违反《反垄断法》,并酿成了一场“两限”风波。那么,北奔究竟是不是在搞“垄断”?相关经销商的利益该如何保障?        

      对《反垄断法》不能断章取义

      近期,沸沸扬扬的北京奔驰“两限”风波在媒体闹腾了一阵之后,怎么说也应该有个结论。据《国际商报》近日从当事方之一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得到的消息,此事已经“平息”,协会、北奔及北奔授权经销商三方已达成协议,圆满的解决了问题。

      “两限”风波的诡谲之处在于:针对国产奔驰一段时间以来低价竞销的不利局面,北奔要求其授权经销商严格执行厂家规定的最低价格,严禁在媒体发布低价信息,并且禁止异地销售,违者将面临高额罚款。可出乎北奔预料的是,“两限”措施引起了北京地区部分经销商的强烈反弹,一纸诉状将其告到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并经媒体放大,北奔此举被指属于《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定义的垄断行为——“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国际商报》就相关法律问题向商务部反垄断局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一般来讲,《反垄断法》对所有行业都具有约束性,但具体到某个商业行为是否存在垄断嫌疑,还要看其所在行业是否还有特殊的行业规定。谈及北奔“两限”风波,商务部反垄断局表示“不便评价”。

      随后,《国际商报》采访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关负责人,得到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答复:“本协会没有针对垄断行为的行业规定。我们只是代表和维护经销商权益的组织,如果他们有什么诉求,我们有责任协助解决。如果生产厂家涉嫌垄断,则不属本协会业务范围。”

      国内著名《反垄断法》律师谢桐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在北奔“两限”风波中,如果在经销商一方没有针对垄断行为的特殊行业规定,北奔“两限”措施连垄断的边都沾不上。

      一位汽车业界资深评论家的结论是:北奔的“两限”根本就与垄断无关,属于所有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之间都有的合同约定,而且是最基本的约定。

      他认为,引用《反垄断法》不能断章取义。《反垄断法》还说明,如果限价是为了提高中小经营者的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或者是因为生产明显过剩,那就不适用垄断的定义。这两点都符合国产奔驰的现状:像利星行那样的大经销商可以用高利润的进口车来平衡亏损的国产车,不怕低价倾销,而中小经销商最怕低价竞销,所以必须有个最低限价;另一方面,国产奔驰也确实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这是北奔和奔驰中国两个销售体系关系没有理顺造成的。至于一些中小经销商对双限强烈反弹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双限”政策太猛了点,让他们难以承受。

      他指出,从更高的层面讲,“垄断”这顶帽子对北奔来说是在是太大了。其实,在豪华车市场上有很多品牌竞争,奔驰只有20%份额,限价的国产E级车和C级车份额更小,比《反垄断法》所说的“市场支配地位”差远了,压根就限制不了竞争;更何况奔驰的经销商之间本来就不该是自相残杀的竞争关系,而应该是同在奔驰品牌之下的合作共赢关系。

      “两限”风波已经“平息”

      那么,北奔“两限”措施又是如何引起其部分经销商的反弹呢?《国际商报》辗转采访到了北汽集团一位负责人。据他介绍,北奔出台“两限”措施有着一个复杂的背景。媒体都知道,进口与国产奔驰的“双渠道”销售是奔驰在中国的历史遗留问题,发展到后来,尤其到了去年,已经严重影响到国产奔驰的盈利水平,有些车型的售价已经接近甚至低于成本价。长此以往,不仅有损奔驰品牌的高端形象,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受损——经销商如果无钱可赚,就会降低售后服务水平,直接损害用户利益。此外,过低的价格也将使得奔驰全球第一的保值率大幅降低,对现有和潜在用户都是一种伤害。限价也是为了避免出现这个问题,维护用户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奔驰的品牌形象和经销商自身的长远利益。

      这位负责人告诉《国际商报》,北奔的渠道整顿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虽然进展比较缓慢,但提高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和奔驰的渠道竞争力,是北奔内部早已确定的“大政方针”。但今年以来,北京“限购令”使需求明显下降,导致得去年过量吃进国产奔驰的经销商库存压力陡增,他们希望通过降价销售尽快回款,使本来就比较严重的低价竞销现象更加严重,迫使北奔加大管理力度,出台新的商务政策。这时候,正好赶上国内著名职业经理人付强接替司卫出任北奔负责市场和销售的执行副总,“两限”措施很有可能被部分经销商和媒体误读为其个人的“新政”,其实,他只不过是在执行或者说强化一项厂家既定的商务政策。

      至于北京部分经销商难以承受“两限”政策带来的短期压力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北汽集团对对此高度重视。他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相信有关各方“有足够的智慧”找到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宗旨是进一步提高经销商运营能力和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