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范式宏观经济学(上课录音整理之三十九)


   第一章呢,给大家有几句话,也可以叫结论,也可以叫我的思考。也可以说我这一章写作过程当中,我的感受。第一句是,知不知,上;不知知,下。第二句话是,学而不思,则虚;思而不学,则空。这是我做了一个改造。学和思的关系。第三句话和坚韧有点关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断。这是我们这一章的三点体会。那么第一章,到这儿结束。

   下面我们来开始第二章的内容。第二章我们研究的是宏观经济学与逻辑。逻辑这个词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词,我希望在座的各位经过研究生的训练之后,逻辑这个词你要牢牢的把握。你做任何事情,你写任何文章,都需要把握逻辑。要有充分的逻辑条理,因为中国人几千年来,对逻辑不太重视,甚至非常轻视。有些时候很强调一些所谓的感性,或者某种抽象,或者某种中庸。但我们现在的科学的发展,需要逻辑。这是我们的一个弱项。那么在宏观经济学与逻辑这个话题里面,我们对宏观经济学先做一点逻辑的分析吧。这五个字,宏观经济学,先做一点逻辑的分析。

我们第一个逻辑的分析呢,是从起源的角度来看的。就是我们分析宏观经济学,从源头上应该有哪些做法。我认为第一种逻辑的思考是什么呢?第一种,由经济出发,然后到宏观经济,然后到宏观经济学。可以是这样,这是第一种逻辑思路。就是当我们对宏观经济学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时候,应该有这样一个逻辑的思路。当然你也可以再往前延伸一下,你会从整个社会出发,然后到经济,这也可以。这是第一种。这个呢就比较务实,从实际出发。还有一种,既然你研究的是宏观经济学,那你就可以从学科出发,然后一步一步往下延伸。从学科出发,你有学科,然后到所谓的社会学科,然后从社会科学再到经济学,然后再到所谓的宏观经济学。所以我觉得对宏观经济学如果你要做思考的话,有两条路径。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今后在思考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你都能够至少具有两条路径。而不是仅仅只有一条路径。这是从起源上观察宏观经济学。

   那么我们再从逻辑上观察一下宏观经济学,它的内容应该怎么观察。也许对宏观经济学、对财政学、对金融学有各种各样的观察的角度和途径。那么今天我在这里提出来的观察内容的途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你从主体的角度出发观察。从主体,从人的角度观察。研究宏观经济学,我可以从人的角度出发,那从人的角度怎么观察呢?有这样几个概念。学界、学派、学人,可不可以?说老实话,我要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我有一个做法就是找出全世界宏观经济学十大代表人物,每个代表人物一章,把这十大代表人物搞明白了宏观经济学怎么样?它自动就出来啦,内容,对不对?比如在座搞金融学的,专门编一本金融学教材,我就选金融学十大人物,是吧,甲乙丙丁往下来,是吧。甲金融学内容是什么,丙是谁?乙是谁?不就完了吗?没问题,就把这十大人物一列,就可以啦!你要不列人物,列几个学派、流派也行,也可以,没问题。你每个学派把握了,那你整个金融学、整个财政学、整个经济学也就有了。所以学习经济学也可以按照这样来学,我从主体出发,从几个人出发。是吧,最近好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差不多出来了吧,这不陆陆续续都出来啦!和平奖也出来啦,外交部表示强烈抗议是吧。这是第一种办法,第二种我从客体的角度,从客体的角度我们来理解宏观经济学。假如说你把宏观经济学看成是一座房子的话,那就离不开那些基础材料,而最基础的就是概念!而最基础的就是概念。理解它的一些概念然后理解它的体系、理解它的方法,所以概念、体系、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客体内容,当然实际上也是经济学的客体内容。财政学、金融学也是一样,是吧,概念、体系、方法。

   好,我们下面呢这一章的内容就按照这样的逻辑内容展开。第一节我们涉及的是客体的概念,然后第二节就是体系,第三节就是方法,第四节就是关于人的问题。所以整个一章的结构它处处都充满逻辑的要求,你自己要能够自圆其说。这就是逻辑,哪怕你不同意我的观点,没关系只要你能自圆其说。过去我有一个硕士论文,有一个硕士他写了一篇论文,我的观点是不赞成出口退税,他是赞成出口退税,那他一样也可以通过答辩,只要说得稍微有一点道理就可以,虽然我很不情愿给他通过,是吧,但照样没问题,只要你稍微有一点东西,可以,容许不同的观点,干嘛非得一致的观点呢,对不对?好,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概念,在宏观经济学里面,实际上也就是一般的经济学里面,有几个概念我们需要观察呢?从逻辑上讲,我觉得这样几个概念值得我们观察:一个是经济、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市场。我想这三个概念应该是我们经济里面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财政也好金融也好都涉及这些概念。

   第一章呢,给大家有几句话,也可以叫结论,也可以叫我的思考。也可以说我这一章写作过程当中,我的感受。第一句是,知不知,上;不知知,下。第二句话是,学而不思,则虚;思而不学,则空。这是我做了一个改造。学和思的关系。第三句话和坚韧有点关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断。这是我们这一章的三点体会。那么第一章,到这儿结束。

   下面我们来开始第二章的内容。第二章我们研究的是宏观经济学与逻辑。逻辑这个词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词,我希望在座的各位经过研究生的训练之后,逻辑这个词你要牢牢的把握。你做任何事情,你写任何文章,都需要把握逻辑。要有充分的逻辑条理,因为中国人几千年来,对逻辑不太重视,甚至非常轻视。有些时候很强调一些所谓的感性,或者某种抽象,或者某种中庸。但我们现在的科学的发展,需要逻辑。这是我们的一个弱项。那么在宏观经济学与逻辑这个话题里面,我们对宏观经济学先做一点逻辑的分析吧。这五个字,宏观经济学,先做一点逻辑的分析。

我们第一个逻辑的分析呢,是从起源的角度来看的。就是我们分析宏观经济学,从源头上应该有哪些做法。我认为第一种逻辑的思考是什么呢?第一种,由经济出发,然后到宏观经济,然后到宏观经济学。可以是这样,这是第一种逻辑思路。就是当我们对宏观经济学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时候,应该有这样一个逻辑的思路。当然你也可以再往前延伸一下,你会从整个社会出发,然后到经济,这也可以。这是第一种。这个呢就比较务实,从实际出发。还有一种,既然你研究的是宏观经济学,那你就可以从学科出发,然后一步一步往下延伸。从学科出发,你有学科,然后到所谓的社会学科,然后从社会科学再到经济学,然后再到所谓的宏观经济学。所以我觉得对宏观经济学如果你要做思考的话,有两条路径。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今后在思考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你都能够至少具有两条路径。而不是仅仅只有一条路径。这是从起源上观察宏观经济学。

    那么我们再从逻辑上观察一下宏观经济学,它的内容应该怎么观察。也许对宏观经济学、对财政学、对金融学有各种各样的观察的角度和途径。那么今天我在这里提出来的观察内容的途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你从主体的角度出发观察。从主体,从人的角度观察。研究宏观经济学,我可以从人的角度出发,那从人的角度怎么观察呢?有这样几个概念。学界、学派、学人,可不可以?说老实话,我要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我有一个做法就是找出全世界宏观经济学十大代表人物,每个代表人物一章,把这十大代表人物搞明白了宏观经济学怎么样?它自动就出来啦,内容,对不对?比如在座搞金融学的,专门编一本金融学教材,我就选金融学十大人物,是吧,甲乙丙丁往下来,是吧。甲金融学内容是什么,丙是谁?乙是谁?不就完了吗?没问题,就把这十大人物一列,就可以啦!你要不列人物,列几个学派、流派也行,也可以,没问题。你每个学派把握了,那你整个金融学、整个财政学、整个经济学也就有了。所以学习经济学也可以按照这样来学,我从主体出发,从几个人出发。是吧,最近好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差不多出来了吧,这不陆陆续续都出来啦!和平奖也出来啦,外交部表示强烈抗议是吧。这是第一种办法,第二种我从客体的角度,从客体的角度我们来理解宏观经济学。假如说你把宏观经济学看成是一座房子的话,那就离不开那些基础材料,而最基础的就是概念!而最基础的就是概念。理解它的一些概念然后理解它的体系、理解它的方法,所以概念、体系、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客体内容,当然实际上也是经济学的客体内容。财政学、金融学也是一样,是吧,概念、体系、方法。

   好,我们下面呢这一章的内容就按照这样的逻辑内容展开。第一节我们涉及的是客体的概念,然后第二节就是体系,第三节就是方法,第四节就是关于人的问题。所以整个一章的结构它处处都充满逻辑的要求,你自己要能够自圆其说。这就是逻辑,哪怕你不同意我的观点,没关系只要你能自圆其说。过去我有一个硕士论文,有一个硕士他写了一篇论文,我的观点是不赞成出口退税,他是赞成出口退税,那他一样也可以通过答辩,只要说得稍微有一点道理就可以,虽然我很不情愿给他通过,是吧,但照样没问题,只要你稍微有一点东西,可以,容许不同的观点,干嘛非得一致的观点呢,对不对?好,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概念,在宏观经济学里面,实际上也就是一般的经济学里面,有几个概念我们需要观察呢?从逻辑上讲,我觉得这样几个概念值得我们观察:一个是经济、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市场。我想这三个概念应该是我们经济里面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财政也好金融也好都涉及这些概念。